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杂交稻(模糊匹配)
75条记录
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的选育与利用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保持龙特浦A的综合优良性状,改造其不育性稳定性和稻米品质为定向选育目标,用龙特浦B作母本,Ⅱ-32B作父本杂交,在F4代的优良株系中选株与龙特浦A测交并回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育成高异交率籼型三系不育系M98A。M98A表现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抗病性好,配合力强,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用该不育系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组合,表现早熟、高产、抗病,其中明优98和农华优808已分别通过国家和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籼型不育系 M98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携带显性半矮秆基因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导入不育系后对配组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对新育成的粳稻光(温)敏核不育系D1S和D2S作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多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类型的恢复系与D1S和D2S配组,两个显矮光敏核不育系均能获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 配合力 杂交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3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3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5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 10 5 (协优 80 19)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 80 19(780 3 9 轮回 42 2 )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 ,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性好、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 ,适宜在长江流域作一季中稻栽培 ,2 0 0 3年 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5(协优8019)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作物研究 2004

摘要:将含水稻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变异系农林8号M系,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将其转移到含强恢复基因的架桥系中,进而培育含敏感基因的三系恢复系1m056-1,同步选育与该恢复系播始历期相近的三系不育系绿三A配制杂种,选育成功能混播混栽,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的强优势组合2E06。采用混播混栽方法制种,在授粉后喷施9000mL/hm2苯达松,杀死父本,保留母本。制种产量可达6690kg/hm2,比常规制种产量提高40%左右;商品代杂交种单产可达10500kg/h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左右。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播制种 架桥系 敏感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的选育及其利用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九A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 80 - 4A作母本 ,以优质粳稻品系双九作保持系 ,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 ,2 0 0 2年在海南陵水基地通过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群体不育株率 10 0 % ,套袋自交不结实 ,花粉败育度为99.54 %。异交性状佳 ,花时早 ,异交结实率 50 %以上。配合力强 ,已选配出双优 4 183、双优 34 0 2等优质高产晚粳新组合 ,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BT型不育系 双九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 70 0 1S、3 5 16S ,籼型 3 418S、3 99S、2 3 0 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 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 70 0 1S、3 5 16S、3 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 ,辅之以海南春繁 ;温敏型不育系 3 99S、2 3 0 1S、X0 7S以海南春繁为主 ,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 ,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繁殖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化杂交水稻制种工作刍议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阐述了制约我国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主要问题 ,即基地不稳 ,杂交组合的同质化和科技投入不足等。对如何加快优质高产组合的应用 ,提高种子质量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出了商榷意见 ,认为改进杂交水稻制种工作的对策应是稳定制种基地 ,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等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基地 科技投入 质量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玉米pepc基因的杂交水稻亲本的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玉米 pepc基因水稻进行观察研究 ,发现玉米 pepc基因不仅在水稻中高水平表达而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非转基因对照提高 10倍以上 ,其单株有效穗、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分别比原始亲本Kitaake提高 14 .9%、5 .7%、1.3%和 13.9%。 1998年以来 ,利用转 pepc基因水稻与杂交稻亲本杂交 ,经 5年 7代选育得出以下结果 :(1)玉米 pepc基因在新遗传背景下仍能高水平表达并能稳定遗传 ;(2 )F1的PEPC活性介于双亲之间 ,其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 ,与双亲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利用高光效基因提高水稻杂种优势具有可行性 ;(3)PEPC活性与饱和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6 4 70 ) ,可将水稻叶片中的PEPC活性作为鉴定高光效水稻的主要生理指标 ;(4)转育成 3个较稳定的高光效水稻株系 ;(5 )建立了潮霉素催芽初选、分子标记抽检、田间表型决选和生理生化指标定量鉴定的高光效水稻筛选技术体系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玉米pepc基因 高光合效率 杂交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九五”安徽省水稻中粳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1996~ 2 0 0 0年安徽省中粳区试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平均产量均高于对照 ,杂交稻为 8.0 1t/hm2 ,常规稻为 7.44t/hm2 ,杂交稻比常规稻平均增产 6.2 4%。两者的生育期均较对照长 ,抗性表现均不理想

关键词: 中粳区试 杂交稻 常规稻 产量 生育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