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皖北砂姜黑土地区农牧结合方式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根据皖北砂姜黑土地区资源特点和农牧业现状 ,提出适宜该地区农牧结合的方式有 :(1)秸秆养牛 ,过腹还田 ;(2 )秸秆养羊 ,过腹还田 ;(3)利用粮食和加工业副产品养猪 ,粪肥返田 ;(4)利用饲草发展养兔 ;(5 )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的农业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1999
摘要:根据县域砂姜黑土面积比例,对安徽省砂姜黑土地区近20 年来农村和农业的各项指标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阐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8
摘要:在安徽休屯盆地进行的10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明显大于肥料,施肥的增产幅度随施肥年限有逐年降低趋势。氮磷钾肥增产效应依次为K>N>P。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保持水稻稳定增产,但在等养分条件下,紫云英与氮磷钾化肥配施(MNP),早稻平均产量明显低于等养分的化服单施(NPK),说明有机肥应提早施人,并增加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以满足水稻幼苗对养分的需求。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除有效钾外,土壤养分均有增加。因此从增产增收和养分平衡的意义上讲,必须重视稻田施用钾肥,适当控制磷肥用量。
茄果类蔬菜营养特性及施肥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和相应分析,对番茄、辣椒和茄子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氮磷钾复合配施增产效应依次为NPK>NP>NK,3种作物均以磷的生产效率最大;各生育期氮磷钾平均吸收比例为1∶0.22∶0.77,每生产1000kg鲜果,地上部平均吸收N3.7kg,P2O51.1kg,K2O3.4kg。
关键词: 蔬菜;营养特性;施肥效应
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核农学报 》 1996
摘要:利用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和土壤氮的吸收。结果表明,稻草单施导致土壤速效氮的生物固定,氨素供应不足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的限制因子。稻草配合尿素施用,明显改善肥料氨和土壤氮的供应,既有利于当季水稻增产,也有利于培养土壤肥力,还有利于后茬作物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15)N示踪,吸收,残留,损失
油菜高产高效施肥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5
摘要:本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建立了油菜产量、产值施肥效应数学模型,产量、净产值作了双项寻优,提出了本地区油菜高产高效施肥的最佳模式。
关键词: 油菜;施肥模式;高产高效;氮磷钾
化肥与有机肥及两者配施长期定位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1995
摘要: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肥料效应和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地力贡献具有持久性的特点,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2.7%。不同施肥组合产量总趋势是:MNPK、NPK>MNP、NP>MN、M>N>CK。说明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产量最高,氮磷钾化肥配施也能获得高产稳产,提高土壤肥力。在等氮量条件下,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主要是携入磷钾养分所致。氮肥单施肥料效应逐年下降,与磷钾肥配合施用时磷钾肥效应则呈上升趋势。化肥与有机肥配施,随着配合的完全程度增加,肥料效应也依次上升。氮肥利用率化肥大于有机肥,钾肥则相反,磷肥两者基本相同。从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土壤肥力变化,可为施肥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沿江地区棉花氮磷钾效应及适宜用量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沿江地区棉花氮钾肥效应较大,应重视氮钾肥的施用。磷肥施用原则上要使土壤磷素维持一定的水平。通过数理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沿江棉区氮肥用量为12kg/亩,氮磷钾比例为1:0.5:1。
关键词: 棉花;氮磷钾;肥料效应;适宜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