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关键词:
钾肥
追施时期
强筋小麦
产量
品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施氮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省1983~2005年育成(审定)的25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416.5kg/hm2,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271.0 kg/hm2;蛋白质和油份含量平均为44.2%和20.1%。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用硫酸钾镁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硫酸钾镁肥促进了玉米的生长发育,改善了玉米的经济性状,从而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施用硫酸钾镁肥处理产量增加7.5%~13.2%。同时,施用硫酸钾镁肥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施用硫酸钾镁肥处理的利润比对照增加482~755元/hm2。
关键词:
硫酸钾镁
玉米
产量
经济效益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秀水79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产量侧重后期施氮处理的产量较生育后期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稻谷3800.0kg/hm2,增产85.15%。氮素的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晚稻抛秧
物质积累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追施时期与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叶面喷施氮肥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氮肥
追施时期
喷施氮肥
小麦
产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1年丰产沟内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后茬油菜,秸秆还田产量提高3.0%~4.0%,而且与少了2条丰产沟的处理相比略有增加。以单位面积计算产量,施用小麦、油菜秸秆处理的水稻产量增加11.7%~15.3%,油菜产量增加16.6%~17.7%。
关键词:
无水层灌溉栽培
秸秆还田方式
水稻
油菜
产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硫酸钾、氯化钾2种钾肥在0、100、200和300 K2O kg.hm-24种用量下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显著地提高结球甘蓝产量、Vc含量,增幅与钾肥用量和土壤性质有关。在钾肥适宜用量范围内,结球甘蓝施用氯化钾比硫酸钾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效应、施肥效益和产品品质的改善。钾肥可提高结球甘蓝营养元素含量,但不同钾肥用量处理间有明显差异。硫酸钾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比氯化钾高,氯化钾有利于磷、钾养分吸收,而硫酸钾有利于钙镁和铁锰养分的吸收。从本试验结果可以推断,氯化钾可作为结球甘蓝等叶菜类蔬菜优先选择的钾肥肥源。
关键词:
硫酸钾
氯化钾
用量
结球甘蓝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安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关键词:
作物产量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试验
培肥方式
砂姜黑土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籼稻
协优9019
高产
优质
抗逆
生理特性
农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