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产焰坤(精确检索)
50条记录
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预测与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依据泗棉2号历年区试数据资料,采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降低;果枝数增多;早熟性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组份中,单株铃数增多,单铃重、衣分下降;纤维品种指标中,绒长变长,单强增加,断长、细度下降,成熟系数减小;品种稳定性越来越好

关键词: 泗棉2号;特征;特性;预测;演变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棉灵防治抗性棉铃虫药效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摘要:安棉灵系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针对防治抗性棉铃虫研制开发的新型复配杀虫剂。试验结果表明:25.5%安棉灵防治棉铃虫亩用量35~75ml的校正防效达69.2%~92.67%,优于对照农药灭铃灵。每亩次用药量以35~50ml为宜。施药时间以产卵高峰期为佳。施药间隔期5~7天。该农药可在棉区,特别是棉铃虫已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 安棉灵;棉铃虫;抗药性;校正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关键词: 棉花,GM(1.1)模型,产量,纤维品质,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系)配合力效应及其杂种优势分析(简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摘要:应用部分双列杂交中轮回设计,分析了11个陆地棉品种(系)的籽、皮产量、衣分、籽指、纤维长度、强度的配合力和22个组合产量及其组分性状、纤维长度、强度、全生育期的杂种优势。结果在明;中12、徐州184、鲁3389、泗棉2号的产量性状GCA效应较大,可作为高产育种材料,而中378、徐州141、冀1041纤维品质性状GCA效应较大,可作为此质育种材料。组合的产量性状SCA效应和品质性状SCA效应较难统一,需要做大量组合进行筛选。组合的杂种优势以产量性状为最大,但纤维长度、强度及全生育期的杂种优势较小。

关键词: 陆地棉,品种(系),配合力,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配合力的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就22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等,测定了平均优势和对照优势。22个组合F;单株皮棉产量平均优势有21个组合为正向优势,对照优势有19个为正向优势,其中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12×鲁3389平均优势为50.23%和39.77%,对照优势为37.19%和35.54%,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单株皮棉产量测定了11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2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11个亲本一般配合力为正向效应的有5个,其中较高的有中棉12、鲁3389和徐州184,依次为1.435、1.340和1.295。22个组合中有12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为正向效应,其中较高的有中棉378×豫棉4号、中棉117×泗棉2号和中棉378×华农8407,依次为3.109、2.903和2.559。

关键词: 陆地棉,杂种优势,一般配合,特殊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荷新品种80—A—53的引种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通过薄荷新品种80—A—53的引种及栽培试验表明,该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于我省推广种植,以取代老品种73—8;薄荷的落叶、倒伏除与不良环境因素有关外,更主要的是施肥技术问题。

关键词: 薄荷 薄荷油 旋光度 引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和稳定性分析

江西棉花 1992

摘要:本文根据1989~1990年度安徽省不同生态棉区的5个棉花新品种试验的有关产量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参数的分析,旨在对当前这几个新品种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作出评价,从而为其合理利用和对这些品种进行改良及更高产量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对近几年育成的棉花新品种进行多年、多点试验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在长江流域棉区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要想产量超过泗棉2号10%以上,其育种目标应确定为,在保持单株结铃性、单铃重与泗棉2号相当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衣分;在选择策略上,应加强对衣指选择,以利产量与纤维品质协调增长。

关键词: 棉花品种 产量性状 遗传相关 稳定性 育种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棉连作是安徽省熟制的发展方向

中国棉花 1991

摘要:安徽省棉田面积近500万亩,属副热带至暖温带气候类型,集中产棉区肥力较高,年平均>10℃的活动积温为4600~5400℃,无霜期200~255天,降雨量800~1200毫米,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优越,能充分满足麦棉连作两熟生长的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发展短季棉生产可以实现麦(油) 棉连作两熟,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气候条件、生产实际出发,论证了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可行性.对我省短季棉生产的合理布局、品种搭配、栽培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我省发展短季棉生产的重点在淮北棉区和江淮丘陵棉区.选用耐迟播、早熟、高产的短季棉品种,如皖夏棉1号、中14、中375等,以及"密矮早"栽培模式.一般亩产小麦250~350公斤,皮棉60~70公斤.

关键词: 短季棉 麦棉连作两熟 综合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分析及其模糊综合评判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鉴定棉花品种的优劣,过去以产量为基础,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测验.而对决定棉花品种优劣的其它因素,如纤维品质、丰产性能、早熟性、抗性、出苗情况等,未能进行定量分析.为了做到全面分析,客观评价新品种,本文在方差分析基础上,采用S.A. Eberhart法估算品种的稳定性参数,测定品种的稳定性.并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品种进行模糊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