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芝麻雄性不育及杂种制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09
摘要:文中介绍当前国内为芝麻杂种优势研究情况,对芝麻雄性不育材料0176A等征特性进行观察,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核中;在不同的基因型中,雄性不育性状受1对或几对隐性基因控制;0176A等与郑杂芝H03遗传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位点。通过对隐性不育基因连续多代转育和群体改良,筛选出0176A等优良雄性不育系,其育性比趋向于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筛选出2164、C023等优良恢复系;配制和鉴定杂交组合100余个,其中皖杂芝0176、0214两个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酯酶同工酶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为材料,采用超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研究分析0176A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与其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蕾期的叶片和花药中,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EST的谱带数量和活性强弱均有一定的差异,即不育株叶片、幼蕾和开放花花药中EST条带数多于相应的可育株,在PI 5.18时可育株比不育株酶活性强。利用EST这种表达上的差异性,可为快速鉴别出芝麻不育株和伪杂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芝麻 酯酶同工酶 超薄层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 不育株与可育株
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芝麻隐性核不育材料0176A、54-8A等利用研究,探寻芝麻雄性不育育性遗传机制,创建隐性核不育高效恢保系统,选育强优杂交种。初步的遗传分析、配合力鉴定、杂交制种试验和F1杂种优势研究结果表明:芝麻不育系0176A、54-8A等雄性不育性状除受细胞核内主效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一组微效修饰基因影响;对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6份恢复系及其配组的48个测交F1进行配合力分析,有3份不育系g.c.a>0,17个杂交组合F1s.c.a>0,其中优良组合0176A×0222、54-8A×0221双亲g.c.a及F1s.c.a均较高;0176A×0222制种最高产量达到640.5kg/hm2;皖杂芝1号(0176A×0222)和合杂芝1号(54-8A×0221)分别于2005年、2006年参加安徽省芝麻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平均产量1477.05kg/hm2和1678.9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8.36%和25.61%,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和第二个芝麻杂交种。
提升安徽省芝麻出口创汇能力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安徽省出口创汇支柱农产品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但目前安徽省芝麻生产存在一些问题,产品质量尚不能很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分析了安徽省芝麻生产的现状和出口创汇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芝麻雄性核不育材料发现及其育性遗传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在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试验基地发现了芝麻雄性不育株 ,将其与可育株特征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表明 :二者主要区别是不育株雄蕊败育彻底 ,雌蕊发育正常 ,具有正常的结实能力 ,镜检后花粉败育率为 99.9% ,而可育株雄蕊、雌蕊、结实均正常 ,花粉败育率仅为 2 .0 %。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 ,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在不同的基因型中 ,雄性不育性状受 1~ 2对隐性基因控制 ;在某些基因型中 ,雄性不育性状可能受两个以上基因位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