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成荃(精确检索)
91条记录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稻白叶枯病光敏核不育系3418S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因其对目标基因的快速准确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有效工具。本研究以回交转育为基础 ,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 a2 1,在保持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原有优良性状和稳定育性的基础上 ,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 3418S。其抗性达到了 IRBB2 1的抗性水平 ,且保持了 3418S的优良经济性状和明显的光敏核不育特性。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系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3418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RI技术本土化研究

中国稻米 2003

摘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SystemofRiceIntensification ,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 ,保障粮食安全 ,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技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一个技术本土化的过程 ,以筛选适宜超级杂交稻组合为突破口 ,研究适宜栽插密度与方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人工除草与化除相结合、覆盖“旱润”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关键技术 ,并与不同季节茬口的适宜耕作技术有机结合 ,形成我国特色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水稻 SRI 本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三系BT型粳稻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三系杂交粳稻育种中常用的BT型粳稻不育系作了简介 ,探讨了温度对其育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温 ( >3 5℃ )对其育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词: BT型粳稻不育系 温度 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优良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选取 1 2个品种对 1 0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得知大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 ,仅颖花宽较小 ,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 ,且选择效率最高。由此推论可通过杂交选择方法提高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多数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通径分析表明 ,长颖花对提高柱头外露率作用很大

关键词: 水稻 花器性状 遗传及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配的 7个两系籼、粳杂交稻组合在安徽境内的制种安全和高产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 ,育性稳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 ;将不育系育性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 ;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防止不育系自交结实 ,确保制种纯度等 4项制种安全技术和 5项制种的高产技术并用于种子产业化生产。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制种 安全技术 高产技术 产业化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在强光胁迫及其恢复进程中的PSⅡ活性和叶黄素循环(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两系超高产杂交稻 (OryzasativaL .)“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以及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三系杂交稻“汕优 6 3”剑叶的PSⅡ活性和叶黄素循环对强光胁迫及其恢复进程的响应。结果表明 ,在 2 0 0 0 μmolphotons·m-2 ·s-1的强光胁迫下 ,3个杂交稻的PSⅡ光化学最大效率 (Fv/Fm)、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 (Fv′/Fm′)和PSⅡ的实际光化学转能效率 (ΦPSⅡ)都随着光抑制进程而下降 ,其中以“汕优 6 3”下降的幅度最大。光抑制过程中 ,杂交稻叶黄素循环的紫黄素 (V)组分迅速下降 ,与此同时 ,脱环氧化组分环氧玉米黄素 (A)和玉米黄素 (Z)迅速积累 ,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A和Z的积累速度大大高于“汕优 6 3”。伴随A和Z的快速积累 ,它们的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 (DES)迅速上升 ,并在半小时左右基本达到最大值 ,其中“两优培九”和“华安3号”DES的上升速率仍然较“汕优 6 3”高。光抑制处理结束后 ,转移到弱光 (70 μmolphotons·m-2 ·s-1)条件下恢复过程中 ,两个超高产杂交稻的Fv/Fm、Fv′/Fm′和ΦPSⅡ 的恢复速率和恢复水平都高于“汕优 6 3”。同时 ,它们的叶黄素循环组分V、A、Z以及DES都逐渐恢复 ,但“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恢复速率和恢复水平仍然要优于

关键词: 超高产杂交稻 光抑制 光恢复 PSⅡ活性 叶黄素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稻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两个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华安 3号’和多年来大面积推广的常规杂交稻‘汕优6 3’不同生育期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在苗期 ,3个杂交稻的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 (Chl)含量差别不大 ,类胡萝卜素 (Car)的含量以‘汕优 6 3’为最高。然而 ,随着发育阶段的推进 ,到分蘖期 ,尤其是抽穗期剑叶的单位叶面积Chl和Car含量 ,两个超高产杂交稻高于‘汕优 6 3’。从苗期到抽穗期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的净光合速率 (Pn)都比‘汕优 6 3’高 ,而在苗期的午间强光条件下和分蘖期的早晨以及抽穗期的早晚相对弱光条件下其Pn的差别尤为显著。在苗期 ,‘汕优 6 3’的水分利用效率 (WUE)略高于‘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 ;到分蘖期和抽穗期 ,在上午 10时之前和下午 14时以后的时间段 ,则是两个超高产杂交稻明显高于‘汕优 6 3’。这些结果说明 ,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华安 3号’不仅有较高的Pn和较强的抗光抑制能力 ,而且还能充分利用早晨和傍晚较弱的光强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是它们之所以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此外 ,超高产杂交稻在生长发育的中后期 (分蘖期和抽穗期 )具有较高的WUE ,有利于节约农业用水。

关键词: 超高产杂交稻 光合色素 净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65002(两优培九)的栽培技术研究(Ⅱ)——65002有关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通过对 65 0 0 2进行栽培实验 ,可知提高氮素水平和栽培密度可有效提高有效穗数。产量构成因子中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作用最大 ,而千粒重作用非常小。要使 65 0 0 2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是适当提早播种 ,提高氮素水平 ,栽培密度则要求不严格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65002 相关系数 通径分析 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Ⅰ)——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198 7~ 2 0 0 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 70 0 1S、80 87S、3 5 0 2S、3 5 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 8月 10日至 2 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 ,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关键词: 粳稻 光敏核不育系 育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Ⅲ)——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粳型 70 0 1S、3 5 16S ,籼型 3 418S、3 99S、2 3 0 1S及宣城地区农科所育成的X0 7S的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光敏型不育系 70 0 1S、3 5 16S、3 418S立足于安徽省内秋繁 ,辅之以海南春繁 ;温敏型不育系 3 99S、2 3 0 1S、X0 7S以海南春繁为主 ,辅之以安徽省山区冷水灌溉繁殖的技术策略 ,并总结出相应的高产繁殖关键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繁殖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