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以脱毒甘薯腋芽节段为包埋体 (种心 ) ,用质量浓度 3 %~ 5 %海藻酸钠 (加入MS培养基和 3 %白糖 )和 2 %~ 4%CaCl2 包裹 ,制备人工种子。最佳腋芽长度为 3mm左右的节段 ;最佳凝胶系统为 4%海藻酸钠和 2 %CaCl2 ;人工种子在MS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达 66% ,在蛭石加少量MS液体培养基中萌芽率达 64 % ,人工种子在低温 (4± 1℃ )储藏一定时间后萌芽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
甘薯
人工种子
腋芽包裹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火炕经济育苗法的主要技术特征为 :(1)采用五股道火炕铺底 ;(2 )采取不全泥炕薄 ;(3 )实行顿火烧法 ;(4 )结合扎弓棚盖膜保湿增温 ;(5 )运用温床分期规范管理培育壮苗。通过几年的科技试验示范 ,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甘薯“三段四期”火炕经济育苗操作规程。实践表明 :此法可早出苗、多出苗、出壮苗 ,省种、省工、省时 ,既节约能源 ,又杜绝了育苗“寒池”和“烧薯” ,减少苗床病害发生 ,实现了早栽增产 ,早上市增效 ,早腾茬提高土地利用率。此法集传统火炕、温床、阳畦育苗于一体 ,优势互补 ,扬长避短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薯
育苗技术
火炕
经济育苗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是在界首市实施的 1种变一年二熟 (小麦—夏甘薯 )为一年三熟 (小麦—夏甘薯—长杪高粱 )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在界首市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 ,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总产值达 19763元 /hm2 ,较当地常规种植夏甘薯净增收 6713元 /hm2 ,经济效益显著。笔者主要介绍了夏甘薯间套长杪高粱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
甘薯
长杪高粱
间套种植
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通过试验和生产示范总结出甘薯“三段四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将甘薯从育苗到贮藏保鲜分为三个阶段 ,即育苗阶段、大田栽培阶段和贮藏阶段。根据甘薯生育特性 ,将甘薯大田栽培管理分为四个时期 ,即发根还苗期、分枝结薯期、茎叶盛长薯块膨大期和薯块盛长茎叶渐衰期。介绍了各阶段、时期的技术要点 ,方便操作。测产表明 :实施该技术 ,春薯单产达45 0 0 0~ 60 0 0 0kg/hm2 ,夏薯单产达 3 0 0 0 0~ 45 0 0 0kg/hm2 ,丰产田春薯单产超 75 0 0 0kg/hm2 。
关键词:
甘薯
三段四期
高产
栽培技术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探讨了脱病毒对甘薯不同品种产量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脱病毒甘薯光合速率大 ,光合产物积累多 ;生育后期 ,主茎粗 ,有较好的运输系统 ,T/R值结构合理 ,光合产物分配合理 ,地下部薯块膨大早 ,大中薯率高 ,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其中皖薯 3号脱病毒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甘薯
脱病毒
产量
光合速率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针对皖南红黄壤丘陵区甘薯品种单一,产量很低的现状,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新品种生态适应性及钾肥用量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皖薯3 号、皖267 比当地品种胜利百号分别增产35.9% 、36.6% ;施用钾肥能提高甘薯的产量,在皖南红黄壤丘陵地区钾肥适宜用量为90kg/hm 2。
关键词:
甘薯
皖南红黄壤丘陵地区
钾肥
品种生态适应性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针刺汁液沾接法和改良靠接法对脱毒甘薯苗进行带毒率检测,方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
关键词:
甘薯
病毒
检测法
《安徽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甘薯新品种皖薯7 号是用甘薯品系82367 薯块经高频磁场处理,产生变异选育而成。历时8a 的多点生产力水平鉴定、栽培适应性鉴定和抗性鉴定,证明皖薯7 号是一个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的优良甘薯新品种,适宜在甘薯主产区用于切薯干片和加工淀粉系列产品的种植;同时也表明甘薯品种利用薯块进行高频磁场处理效果明显,是甘薯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新途径、新方法。
关键词:
甘薯
皖薯7号
高频磁场处理
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
1997
摘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甘薯多年多点鉴定试验、各级区域试验中的高级育种材料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其结果比仅对鲜、干薯产量作方差分析等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参试材料的优劣性,以1994-1995年本所全国北方甘薯区域试验为例,选择反映参试优劣性的10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常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兼用材料的关联工大小依次为;皖S367〉鲁薯7号〉豫薯7号〉冀87-21-2;2.食用型材料R1大小依次为:徐4
关键词:
育种材料
经济性状
关联分析
定量评价
甘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6
摘要:甘薯粗淀粉色泽发暗,品质变劣,主要原因是鲜薯加工过程中一部分薯渣、蛋白质、多酚化合物及其氧化后的黑色素随水混入淀粉中引起的。利用酸浆中乳酸链球菌产生的凝结素,促进淀粉迅速凝结,或利用某些化学试剂如亚硫酸钠、柠檬酸等可以调节淀粉乳液氢离子浓度,使其达到等电点等特性,产生增白去杂效果,生产出优质的精白淀粉。本试验在酸浆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硫酸钠、柠檬酸及酸浆混配处理粗淀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用酸浆处理粗淀粉,淀粉乳液的氢离子浓度掌握在31.6~3.16mmol·L-1,处理时间48~60h。(2)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酸浆混配,或用质量分数为0.0005的亚硫酸钠与质量分数为0.0001的柠檬酸混配处理粗淀粉,比单独用酸浆处理淀粉,能更有效地除去杂质,增强漂白作用,淀粉回收率提高5%以上,处理时间也缩短1倍。
关键词:
甘薯
粗淀粉
生化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