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杜士云(精确检索)
作者:王守海(精确检索)
作者:王德正(精确检索)
作者:罗彦长(精确检索)
作者:吴爽(精确检索)
46条记录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IRBB21为Xa21 基因供体,广亲和恢复系4183为受体,进行1次杂交并回交3次,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 ,在保持广亲和恢复系4183优良经济性状的基础上,增强其抗白叶枯病的能力,育成抗白叶枯病的广亲和恢复系抗4183,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 4183 的广亲和性、恢复性及优良的经济性状。并就杂交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改良及育种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广亲和性 恢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03

杂交水稻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03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2301S与广亲和恢复系H7058组配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病和抗旱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和高产安全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皖稻103 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

分子植物育种 2005 CSCD

摘要:本研究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籼型低温敏不育系399S为低温核不育系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低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聚合双亲的有利性状,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399S稳定的育性和双亲的优良经济性状。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白叶枯病 水稻 不育起点温度 温敏核不育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

关键词: 水稻 聚合育种 白叶枯病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后代中的传递和表达特征

遗传学报 2004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合肥、海南两地以高光效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为父本 ,与培矮 64S、2 3 0 2S、2 3 0 4S、2 3 0 6S、512 9、0 2 42 8、皖粳97和双九A等 8个受体杂交 ,转育转pepc基因水稻新种质材料。至 2 0 0 2年已转育成一批转pepc基因水稻品系 ,对这些材料世代跟踪研究显示 :(1)玉米pepc基因以一个显性基因稳定传递给后代 ,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自交F2 呈3∶1分离 ,BC1为 1∶1分离 ;(2 )玉米pepc基因在杂交转育的转基因水稻中高水平表达 ,与受体亲本相比 ,PEPC活性提高 3 7~ 17 4倍 ,表达水平与受体亲本和转基因拷贝数有关 ,来源相同的世代间有相似的表达水平 ,但同一世代不同个体间表达水平有差异 ,这可能与其位置效应、拷贝数和环境条件有关 ;(3 )杂交后代结实率不高 ,容易产生异交结实导致转基因材料混杂分离。采取抗生素催芽初筛、PCR分析抽检、PEPC活性测定和田间表型观测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选育筛选体系 ,辅之以受体为轮回亲本适当回交可有效地控制。利用该途径已育成 3个稳定的高表达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品系H1596、H1597和Y14 70 ,说明通过常规杂交转育的方法 ,可以培育实用的稳定高表达的转玉米pepc基因水稻品种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玉米pepc基因 遗传方式 PEPC活性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栽培技术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系杂交中籼组合 2 3 0 1S/H70 5 8有关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基本苗和最高苗对有效穗有显著影响 ,秧龄和施氮水平对分蘖性状影响很小 ;产量构成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穗实粒数和有效穗 ,而这两者也达显著负相关 ;栽培措施中栽插密度为主要限制因子 ,它与穗实粒数达显著负相关 ,而与有效穗达显著正相关。辅助试验说明 ,适宜播期为 4月底至5月初 ,过迟则影响产量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农艺措施 通径及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籼稻皖稻79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通过 6年制种实践和研究 ,探明了新组合皖稻 79双亲主要特性 ,提出早预测 ,重调整 ,保花期全遇 ;适时喷施花信灵 ,促母本花时提早 ;搭建健壮合理母本群体 ,提高结实率 ,降低张颖率和穗发芽率 ;以及及时收割、脱粒、晾晒 ,保证种子质量等高产高质量制种技术措施。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皖稻79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 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的选育及其利用

杂交水稻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九A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 80 - 4A作母本 ,以优质粳稻品系双九作保持系 ,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 ,2 0 0 2年在海南陵水基地通过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群体不育株率 10 0 % ,套袋自交不结实 ,花粉败育度为99.54 %。异交性状佳 ,花时早 ,异交结实率 50 %以上。配合力强 ,已选配出双优 4 183、双优 34 0 2等优质高产晚粳新组合 ,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BT型不育系 双九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