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与密度对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沿淮行蓄洪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早播(6月15日)较晚播(6月25日)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增长,渐增期有所缩短;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持续期可达60 d左右。玉米籽粒灌浆速率随吐丝后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玉米高产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籽粒最大潜力势降低,籽粒灌浆时间缩短,但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较长。播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增大,但渐增期灌浆速率较小。不同播期间玉米籽粒粒重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渐增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决定。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主要是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和该时期籽粒干重积累量所致。[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四氟醚唑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评价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开展四氟醚唑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方法]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消解动态试验按四氟醚唑72.80ga.i./hm~2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72.80ga.i./hm~2(高剂量)和48.53 g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2次和3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四氟醚唑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7~5.1、4.1~9.8、2.1~6.3 d。四氟醚唑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133、5.4557、5.4498、0.0397mg/kg。[结论]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5mg/kg。


不同检测材料对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结果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不同检测材料对ELISA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结果的影响,试验首先对180日龄地方品种母鸡的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进行ELISA检测,选取部分阳性鸡和阴性鸡进行分组试验,采用ELISA对试验鸡血清、蛋清和病毒分离的细胞培养液进行ALV-p27抗原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血液ALV特异性基因。结果显示,阳性组中以血清、蛋清和细胞培养液作为ELISA ALV-p27抗原检测材料,其检测阳性率均低于泄殖腔棉拭子,血清检测的阳性个体包含全部蛋清和细胞培养液ELISA检测的阳性个体。ELISA检测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只有血清和细胞培养液检测数据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线性关系方程为Y(细胞上清)=1.8439X(血清)-0.1469,R2=0.937;阳性组中ALV-p27基因检测阳性率低于泄殖腔棉拭子,但高于血清、蛋清和细胞培养液,其包含所有血清ELISA检测的阳性样品;外源性ALV-J gp85基因阳性率仅为29.17%,且阳性样品均属于血清ELISA阳性样品。综上所述,成年鸡以泄殖腔棉拭子作为ELISA ALV-p27抗原检测材料存在假阳性结果,蛋清和细胞培养液作为检测材料存在漏检的可能,血清作为ELISA检测材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成年鸡群ALV感染状态。
关键词: 禽白血病病毒 ALV-p27抗原 ELISA 检测材料


泥鳅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中国水产 》 2015
摘要: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生物学上分类于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属,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淡水水域中均有泥鳅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群体数量大。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中国、日本、韩国食疗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元素。我国生产的泥鳅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还出口韩、日等国,是一种重要的小型淡水经济鱼类。然而,随着泥鳅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水质恶化


玉米青贮与定量限饲对白Koluda W31鹅生产性能、体型参数及胴体组成的影响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5
摘要:本试验目的是探讨玉米青贮与定量限饲对白Ko?uda W31鹅体重、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以及胴体组成的影响.从22-98日龄饲喂二种日粮:1商品日粮,自由采食;2限量饲喂商品日粮,加自由采食青贮玉米.每种日粮处理含有二个重复,每个重复16羽鹅.从99-119日龄,所有鹅均接受单一的燕麦育肥.结果表明,使用青贮玉米后降低了增重,以致饲养期结束时(14周龄)体重差异显著(6 625.0 g对6 050.0 g;P〈0.05).在其后的燕麦育肥期,试验组(MS)鹅具有补偿性生长,以致试验结束时(17周龄)二组鹅体重相近(7 675.1 g对7 467.9 g;P〉0.05).日增重随着日龄增加而变化,在12周龄时最低.饲喂商品日粮与青贮玉米的试验鹅在8周龄时具有显著的长躯干(29.2 cm对31.0 cm,P〈0.05)与较短的胫骨(10.0 cm对9.4 cm,P〈0.05),在14周龄饲养期结束时,具有显著的小胸围(54.7 cm对51.9 cm,P〈0.05).在燕麦育肥期结束时(17周龄),饲喂青贮玉米的MS鹅较仅仅饲喂商品日粮的鹅,具有显著的长躯干与小腿;与对照组(MS)鹅相比,MS鹅17周龄时胴体含有较多胸腿肌肉(%)与较少的胸腿部带脂皮肤,但仅二组的屠宰率(65.0%对74.7%,P〈0.05)与胸部带脂皮肤含量(8.9%对7.8%,P〈0.05)差异显著.利用全株青贮玉米稀释青年育肥鹅日粮营养,对经济效益与胴体组成具有明显有利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