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茶园土壤(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添加含钙化合物对茶园土壤pH及有效氟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长期饮用高氟茶可引起饮茶型氟中毒,拟通过探明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调控机制,为治理土壤氟污染并降低茶叶中氟含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南某茶园0~20cm和20~40cm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研究不同形态和添加量的钙离子对土壤pH和有效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400mg/kgCa2+[Ca(NO3)2]和100~1000mg/kgCa2+[CaCl2]后2层土壤pH由4.0降至3.5~3.7,土壤水溶态氟含量明显增加;添加60~1400mg/kgCa2+[Ca(OH)2]时,随Ca(OH)2添加量的增加,2层土壤pH分别升至5.13、5.23,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呈现先增加再降低最后增加的趋势;添加3种形态含钙化合物均降低土壤交换态氟含量。当土壤pH在3.5~6.0间变化时,以pH5.0为拐点,土壤pH降低或升高水溶态氟含量均增加,土壤酸化时尤甚。因此,可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白云石粉、Ca(OH)2,在偏碱性土壤上施用Ca(NO3)2、CaCl2,调整土壤pH至5.0左右,以有效降低茶园土壤有效氟含量。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效氟 pH 含钙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pH对茶园土壤有效氟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土壤为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和田间改良试验,研究了茶园土壤pH对土壤中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培养下,当土壤pH由4.0降至3.5时,土壤水溶态氟含量迅速升高,当pH值在4.0~5.0之间时,水溶态氟含量较为稳定,之后随着土壤pH升高水溶态氟含量增加;交换态氟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之大致相反,且pH对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氟的影响比0~20 cm土层显著,对水溶态氟的影响比交换态显著,在强酸性土壤条件下对有效氟含量的影响比酸性条件下显著。田间试验结果与之基本一致,以pH 5.0为基点,随土壤pH值的上升或下降,两层土壤水溶态氟含量均增加,其中pH值降低对土壤水溶态氟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水溶态氟 交换态氟 pH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的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探明茶园土壤酚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共计97份茶园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茶园土壤中复合态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91.9~2612.95μg/g,93.2%的样本数在100~1 500μg/g;水溶性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1.81~32.7μg/g,而大部分茶园水溶性酚酸含量在20μg/g以下,占样本总数的91.75%。[结论]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含量是安全的。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酚类物质 含量范围 腐殖质 根系分泌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其土著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土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酸性土壤按其重量1.4%的比例施用石灰,能使土壤pH值从4.1提高到6.88;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能提高近百倍,适于酸性环境的真菌数量略低于不施用石灰的对照组;酸性土壤经pH调节后,土壤pH值在前45天呈缓慢下降趋势,随后有所升高;细菌各类生理群数量在pH调节后前期呈快速上升变化,经过20~30天稳定期后,开始下降;调节茶园酸性土壤的pH是提高茶园土壤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酸性调节 土著微生物 石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Al3+溶液,研究了Al3+胁迫对茶园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Al3+的敏感性不同,Al3+添加量升至0.8 g/kg时,放线菌、真菌有一定的耐受性,而细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亚硝化细菌几乎不能成活,但随着Al3+添加量的进一步升高,放线菌数量呈快速下降趋势,细菌数量则下降趋缓,而真菌相对能耐受较高浓度的Al3+;茶园酸性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绝大多数种类都面临低pH和Al3+的双重毒害;提高茶园土壤pH有利于活性Al3+向固定态转化,既能缓解低pH的不利影响,也解除了Al3+的毒害。改良茶园土壤酸性环境,是提高茶园土壤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 Al3+ 胁迫 茶园土壤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氮素损失及影响因素的初探

茶业通报 2008

摘要:本文综述了茶园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的各种行为。茶园中过量氮肥的施入,不仅会造成氮素的损失,同时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特别分析了各种形态氮素的转化和氮肥的损失途径,并就茶园氮肥施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合理施肥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 氮素损失 茶园土壤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中残留农药的环境行为

茶业通报 2007

摘要:本文从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与结合残留、迁移、降解、根际环境对农药降解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茶园残留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并就茶园中土壤残留农药的净化治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残留农药 降解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概况与展望

土壤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回顾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概况,将所取得的结果归纳为4个方面:(1)初步探明茶园土壤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2)提出了高产茶园适宜的土壤物理指标;(3)初步探明低丘红壤茶园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和特性;(4)针对茶园密植.研究了密植免耕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为密植速成茶园集约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同时,还分析了过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报出了当前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应重视的4个方面:(1)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施肥效果;(2)茶园土壤溶质移动与土壤酸化;(3)坡地茶园土壤水分动力学与土壤侵蚀;(4)低产茶园土壤物理障碍与肥力调节。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土壤物理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特点及其调节

福建茶叶 1996

摘要:本文从土壤中养分形态的动态平衡,养分的季节变化及养分的迁移等三个方面,概述了茶园土壤中养分变化的动态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调节利用途径,为茶园土壤管理及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养分动态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园土壤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微生态效应

茶叶 1996

摘要:本文论述了茶园土壤的主要氧化还原反应,并对氧体系、铁体系、锰体系、氮体系、硫体系和有机酸体系等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特征作了阐述和分析,讨论了土壤氧化还原反应对土壤圈物质循环以及对茶园环境生态的影响。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氧化还原 微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