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花生(模糊匹配)
49条记录
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农艺性状的评价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工作,对30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江淮区域的农艺性状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性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花生种质8个农艺性状中,有效分枝数与单株结果数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生产力极显著负相关;主茎高与单株结果数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在平方欧式距离D2=4时,将供试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同一类型的种质其地理来源有不同,同一地理来源的种质其类型有不同,同一类型或者同一地理来源的花生种质亲缘关系非最近。江淮区域花生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江淮区域花生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生 多样性 聚类分析 相关性 农艺性状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秩次分析法对安徽花生产量性状评价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为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花生品种,利用秩次分析法对9个环境点、2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对各品种的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S2)等统计数进行计算,从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2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2个品种(系)中4个品种(系)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秩次分析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花生 秩次分析法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农学学报 2017

摘要:花生病害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抗病品种的应用是病害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为了准确有效地鉴定和利用花生抗性资源,需要运用基因技术手段来加快花生抗病品种的育成,本文介绍了花生叶斑病、黄曲霉病以及青枯病等主要病害的基因研究概况,其次归纳和总结了花生病害抗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研究方向,最后对多种抗病基因聚合育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花生 抗性基因 叶斑病 黄曲霉 青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花生学报 2016

摘要:主茎高等花生重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_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和百仁重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百果重和百仁重5个性状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控制,其中控制侧枝长、百果重和百仁重3个性状两种环境中的2对主基因均表现为等显性效应,控制总分枝数的2对主基因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而控制主茎高的2对主基因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合肥环境中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固镇环境中表现为等显性效应;结果枝数性状在两种环境中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3个性状在合肥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花生 农艺性状 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关键词: 花生 叶斑病 杀菌剂 田间防治 产量

蛴螬为害花生的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花生学报 2016

摘要:蛴螬是为害花生最严重的地下害虫,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为指导花生田蛴螬防治,本文研究了花生开花下针期蛴螬虫口密度与花生受害状况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经济阈值。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下针初期,荚果被害率(y_1)、荚果受害指数(y_2)、产量损失率(y_3)与蛴螬虫口密度(x)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_1=2.3694x-4.2992、y_2=2.0347x-3.5203、y_3=1.7589x-2.44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9、0.9856和0.9736。以花生产量损失率为标准提出经济阈值为:采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防蛴螬杀虫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防治时,经济阈值为3.2~4.1头/m~2。该研究可以指导蛴螬防治的科学用药,有助于提高蛴螬综合防控水平。

关键词: 花生 蛴螬 产量损失率 经济阈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摘要: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是花生重要的产量性状,决定了花生产量的高低。该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环境中的花生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和百果质量3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枝数在2个环境下均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在合肥环境(E1)中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E2)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百果质量性状在2个环境下均表现出受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花生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田蛴螬的防治效果评价

花生学报 2016

摘要:为寻找轻简、高效、安全控制花生主要害虫蛴螬的技术模式,连续4年对六种防治方法进行了评价,对解决蛴螬防治难题、提高防治技术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辛硫磷微囊悬浮剂(辛硫磷CS)+性诱剂及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死蜱CS)+性诱剂的防虫效果、保果效果、产量及增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连续使用4年后,两混剂与单独使用辛硫磷CS或毒死蜱CS的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辛硫磷CS+性诱剂及毒死蜱CS+性诱剂对蛴螬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51%和82.4%,保果效果分别为79.99%和79.46%。不同施药方式下,花生产量均有所增长,但各处理间稍有差异。辛硫磷CS+性诱剂配合使用,产量较高,达到204.5kg/667m2,增产23%。辛硫磷CS+性诱剂或毒死蜱CS+性诱剂两混剂的农药用量均为250g/667m2,分别比单独使用两化学农药低100g/667m2;成本为37元/667m2,比单独使用两化学农药高2元/667m2。在不降低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前者能降低农药用量,符合国家两减趋势。

关键词: 花生 蛴螬 施药方法 辛硫磷CS 毒死蜱CS 性诱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药剂采用不同施药方法防治花生蛴螬的残留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了解防治花生蛴螬常用农药的残留现状。[方法]选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10%吡虫啉悬浮剂3种农药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花生播种时采用穴喷雾和拌种,在齐苗后灌根3种施药方法防治蛴螬,于花生收获后对花生仁、花生壳以及土壤中农药残留进行分析。[结果]在试验剂量下,毒死蜱和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在花生仁中均未检出;辛硫磷3种施药方法在花生仁中的残留也均低于国标(GB2763-2012)中的最高残留限量(MRL)值(0.05 mg/kg)。[结论]3种药剂在食用的花生仁中残留量都未检出或符合国家标准,为花生的安生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花生 蛴螬 微脐囊悬浮剂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砂姜黑土区花生生长、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砂姜黑土区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生长、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促进花生生长和各生育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当施氮量为135 kg/hm2时,花生的产量和利润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花生各生育期干物质和氮素累积总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施用氮135kg/hm2时(N135)达到最高。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花生成熟期N135处理的干物质、氮素累积总量和产量分别增加48.4%、25.7%和42.9%。

关键词: 花生 产量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