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郑曙峰(精确检索)
作者:产焰坤(精确检索)
19条记录
“皖杂40”(皖棉13号)高效栽培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根据平衡施肥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皖杂40 在江淮丘陵地区双膜简化栽培的条件下,钾肥增产作用最大,氮磷钾配合施用才能获得高产。当每公顷施用 N 237.6 kg、 P2 O5 47.55 kg、 K2 O 214.54kg 时,可达最高产量,为1 639.50kg/hm 2;当每公顷施用 N 230.7 kg、 P2 O5 68.55 kg、 K2 O 170.1 kg 时,可达最佳经济效益,为19 625.70 元/hm 2。

关键词: 皖杂40;高效栽培;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杂40产量结构分析及优质高效栽培途径

安徽农学通报 1999

摘要:根据棉花高产栽培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皖杂40 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分析了其成铃特点。提出了皖杂40 获得优质高效的主攻目标和具体栽培措施。

关键词: 皖杂40 产量结构 优化成铃 优质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8

摘要:1996~1997年试验结果,淮北棉区选用强优势杂交棉“皖杂40”,采用双膜覆盖栽培,4月初播种,密度3.75万株/hm2左右,施N300kg/hm2、P2O5300kg/hm2、K2O225kg/hm2,系统化调,合理整枝,综合治虫,获得单产皮棉2243.2~2542.5kg/hm2的超高产。

关键词: 棉花;超高产;双膜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乡镇经济研究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初步分析了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能提高杂交棉产量,但氮肥施用过量会导致减产;钾肥与磷肥配合施用能提高产量。增施氮肥能提高杂交棉纤维强度、细度,但增施钾肥会使纤维变粗;当磷、钾肥配合施用时能提高绒长、增加细度。皖北棉区杂交棉施肥原则为“适施氮肥,重施磷肥,酌情补施钾肥”。

关键词: 杂交棉 产量 纤维品质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初报

中国棉花 1998

摘要:科学施肥是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试验旨在初步探讨氮、磷、钾对杂交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程度,提出相应的高产施肥方案,为杂交棉在大面积生产中采用何种施肥模式提供科学依据。1试验基本情况试验于1996年在宿州市顺河乡马场中学试验地进行,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及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中国棉花 1998

摘要:试验应用部分双列杂交中的轮回设计,选用11个亲本,配制22个组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1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均有一定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其中皮棉产量正向优势组合率分别达95.5%和86.4%,最大优势分别为50.23%和37.18%,纤维品质优势不明显;在F1中,单铃重与皮棉产量为遗传正相关,且显著,纤维品质与皮棉产量的遗传负相关已不同程度的被打破;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衣分、单株铃数、比强度、且遗传力也较高;单株铃数、单铃重相对遗传进度较高。

关键词: 陆地棉,杂种优势,遗传相关,通径分析,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

棉花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现代棉花育种技术进展,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了棉花育种计算机咨询系统。该系统以品种资源库、经验库、统计分析方法库三库为依托,通过系统提供的用户接口,在棉花育种的不同阶段为育种者提供一整套的、定量化的、全面可靠的决策方案,从而使棉花育种减少盲目性、纯经验性,大大提高了育种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关键词: 棉花,育种,辅助决策,计算机,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预测与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依据泗棉2号历年区试数据资料,采用灰色系统建模与预测技术,对泗棉2号主要特征特性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株高逐渐降低;果枝数增多;早熟性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下降趋势;产量组份中,单株铃数增多,单铃重、衣分下降;纤维品种指标中,绒长变长,单强增加,断长、细度下降,成熟系数减小;品种稳定性越来越好

关键词: 泗棉2号;特征;特性;预测;演变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发展趋势预测的研究

棉花学报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1982~1992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年度平均皮棉产量及其组分和纤维品质指标为资料,建立GM(1.1)动态模型,对棉花新品种产量与纤维品质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皮棉产量呈上升趋势,到2000年可达1479.36kg/hm2,产量组分中单株铃数、衣分呈上升趋势,单铃重呈下降趋势,分别可达23.058个、42.051%和4.59g。在纤维品质指标中,主体长度和细度均呈上升趋势,单强、断裂长度和成熟系数呈下降趋势,到2000年分别可达32.282mm、5778m/g、3.539g、21.326km和1.47g。、-0.312和0.558。2.2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纤维品质指标主体长度、单强、细度、断裂长度以及成熟系数的GM(1.1)模型及精度(表4)。由表4所得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经检验,模型精度除断裂长度为三级外,其它均达一、二级标准,预测值可靠。利用表4模型预测1995、2000年纤维品质指标,并以1991年为基数计算到2000年安徽省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平均年递增、递减百分率(表5)。表5结果表明,90年代棉花新品种纤维品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是:主体长度和细度升高,预计到20?

关键词: 棉花,GM(1.1)模型,产量,纤维品质,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