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春茶谷雨前产量与时段气象因子的关系
《中国农业气象 》 1998 CSCD
摘要:通过对位于江南茶区的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位于江北茶区的安徽省潜山县糖岭茶场,历年春茶谷雨前产量比重与两地3~4月逐旬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得出3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和3月中旬日照时数,特别是由它们组成的复合时段气象因子与春茶谷雨前产量比重的关系密切;并运用这些复合气象因子建立了可用于春茶谷雨前产量预报的回归方程。
关键词: 春茶;谷雨前;产量;气象因子;相关性
浅析无性系良种建园及幼年期管理技术
《中国茶叶 》 1996
摘要:为适应茶叶市场对名优茶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各产茶区都在大力推广应用早生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良种,发展新茶园或进行老茶园的换种改植,加快了茶树良种化的进程,促进了茶叶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从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在无性系良种国的垦殖和良种幼年期管理技术上,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又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浅析.一、无性系良种园的建立茶树是多年生经济作物,建园基础好是实现早投产以及今后优质高产高效的关键,特别是对无性系良种来说,虽然其综合性状或某一性状如物候期、品质、产量、抗性等比有性系群体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严格,因此,首先必须提高建国质量,掌握好引种与栽植技术.
茶叶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关系
《生态学杂志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关于海拔高度与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国内外已有报道。黄寿波查明我国主要高山名茶大约分布在海拔400~1000m高度。赵和涛等人的研究表明,海拔500m以上茶园的成茶品质审评8项因子得分与名次均高于海拔200m以下茶园。梁濑好充认为生长在山区的茶叶品质较好与较低日温和昼夜温差大有关。Wickremasinghe的研究证实,山区低温,茶梢生长缓慢是形成高山茶香的主要原因。但对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茶叶品质的相关程度研究偏少。本文依据皖西大别山区岳西县部优名茶"岳西翠兰"历年品质审评结果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影响茶叶品质的主导生态因子及名优茶生态适宜层域作一探索。
提高山区茶叶产质与经济效益的配套技术
《茶业通报 》 1995
摘要:提高山区茶叶产质与经济效益的配套技术汪春园(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地处皖西大别山区的岳西县梯岭村和潜山县糖岭茶场,近三年作为省农科院茶研所的科技示范点,在农技部门的配合下,以提高茶园素质,提高春茶与名优茶比重,提高茶叶品质的三提高为重点,推广应...
从生态农业谈茶叶生产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茶叶 》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回顾我国茶叶生产所走过的道路,虽然茶叶总产量随面积扩大而有较大提高.但茶叶的天然品质却呈下降趋势,茶园单产与经济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制约茶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茶区生态环境失衡和茶叶生产单位的单一经营,已成为茶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障碍.而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茶业,不仅可以改善茶园和茶区生态环境,充分挖掘物质能量的生产潜力,而且可以促进优质高效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糖岭茶场名优茶开发技术与经营策略
《中国茶叶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地处大别山东南丘陵地区的安徽省潜山县糖岭茶场,自1981年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推广应用茶叶科学技术,增加生产资金投入,大力开发顺应市场需求的名优茶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2年来,全场平均亩产由30多kg提高到105kg,亩产值由100多元提高到1133元,亩纯收入由30多元提高到431元,其中三园(丰产茶园、良种茶园和密植茶园)亩产值达2000~3000元,亩纯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其效益不仅在全县国营与集体茶场中名列前矛,而且已跻身于全省茶场的先进行列。1992年在潜山县召开的省茶叶学会与会代表参观该场后,充分肯定了他们坚持科技办场,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与效益为核心进行名优茶系列开发的经营路子。本文对该场开发生产名优茶取得的经济效益以及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经营策略作一
岳西茶叶的质量优势及建设“三高”茶园的途径
《中国茶叶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属江北茶区,是安徽省的重点产茶县和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该县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所产的岳西翠兰、岳西翠春、兰花茶和石佛炒青等名优绿茶,品质超群,闻名遐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茶园基础薄弱和粗放经营,制约了茶园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在岳西县已将以名优茶开发为龙头的茶叶产业列为全县发展山区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充分发挥茶叶质量上的优势,尽快改变茶园低产低效的状况,必须在改造低产茶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地建设起多种类型的高产优质高效茶园,使茶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茶叶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