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大豆(模糊匹配)
107条记录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

大豆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6~1990年,在本所病圃中对黄淮地区907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筛选出9个抗病材料,其中7个黑种皮、2个黄种皮。“灰皮支黑豆”是一个抗1、3、4、5号多小种的抗源,“蒙8118”为黄种皮综合农艺性状好,是较理想的抗源。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生理小种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估大豆品种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文利用大豆区域试验资料探讨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通过分析表明,这种综合评估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较一致.同时认为,在育种上按性状的重要程度赋于不同权重的方法,可提高选择效果.

关键词: 关联度 大豆 参考品种 综合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本研究旨在鉴定和评价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1988-1990年在砀山县病地里对黄淮地区18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7个抗病品种,其中2个褐色种皮,5个黑色种皮.品种的抗性与花色、茸毛色关系密切,与株高、生育期和百粒重不相关.

关键词: 大豆 孢囊线虫 品种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率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ra gleines) 在土壤中随密度增加,对大豆生长和产量危害损失逐渐加重.通过试验研究,导出一个由不同密度下孢囊线虫危害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式:y=32.86+0.38x,实测得出大豆生产水平在每亩130公斤产量下防治指标为百克土壤中有9个孢囊线虫.

关键词: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损失率 防治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大豆蛋白资源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据分析102个栽培大豆品种和48份野生大豆材料,在地跨29-35°N之间的安徽省,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品种原产地的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838.野生大豆蛋白含量与原产地纬度相关不明显,呈马鞍形分布,峰值出现在32°N地区.这个结果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淮流域的论点提供了某些旁证,也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来提高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但我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含硫氨基酸含量较低,可能与蛋白质含量高有关.因此,欲提高安徽省高蛋白大豆品种中含硫氨基酸在氨基酸总量中的比值,拟需引进新种质加以改进.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本文报道了大豆孢囊线虫5号小种的鉴定结果.以美国等目前统一应用的一套鉴别寄主的方法对蒙城县病圃里的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该5号小种相当于美国和日本已鉴定发现的同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孢囊线虫 5号生理小种鉴定 大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大豆新品种的产量稳定性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在1988年淮北地区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测定了9个大豆品种的丰产性和产量稳定性.结果显示,这些品种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的参数都相当不同.某一品种可显示高产、稳产和广泛的适应性,然而具有较好产量稳定性的栽培品种通常都含有稳产因子.本研究采用分析法评价大豆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较其他方法更为精确和全面.它可作为一项附加标准用以评价新品种.

关键词: 大豆 产量稳定性 品种适应性 评估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89101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