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守海(精确检索)
105条记录
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杂交水稻 1995 北大核心

摘要:两系杂交粳稻70优04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Breedingandculturalpracticesof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04王德正,王守海,许克农,罗彦长,李成荃(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230031)1选育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配组组合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本文在对7001S与制种密切相关的特征特性加以概述的基础上,总结提出7001S配组的组合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以8月15~20日为最佳抽穗扬花期,以此确定父母本适宜播差期,给出70优9号、70优04和70优1514三个组合的播差期表;综合分析了亩产200kg的群体产量结构,提出稳步搭好丰产苗架的三个措施;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早预测和早期调整花期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和适期适量喷施920技术。

关键词: 7001S;特征特性;配组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育性与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特征特性,育性,繁殖制种,组合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态条件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本文用W61545、70015等一批灿粳核不育系为材料,通过分期播种、高海拔种植和人工控制光温处理试验,研究了光温条件对不同类型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W61545为代表的灿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开花当时的低温和抽穗前的低温对育性同样有影响。以7001S为代表的枝型核不育系的育性主要受光照影响,低温影响小。抽穗当时的低温对育性没有影响;抽穗前遇低温,15~20天后才有反映。生育前期的光温条件对育性有积累效应,同时抽穗但不同播期的不育株育性有差异。在岳西县高海拔长日低温条件下种植的核不育系不育期相对缩短,不育性降低,特别适用于从F2代中选光敏适宜温度范围宽的核不育株。

关键词: 生态条件;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粳杂70优04亩产250kg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两系粳杂70优04亩产250kg制种技术王德正,王守海,夏维陆,朱守新,夏登仓,刘平(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安徽省庐江县种子公司,庐江231500)70优04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光敏核不育系7001S与秀水04配组而成的杂交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晚粳新组合70优04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本文介绍了两系粳杂70优04在省内外示范中产量表现,表明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归约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密值增穗,科学旋肥,加强后期管理高产栽培要点,为该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双晚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两系粳杂;70优04;生育特性;栽培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法杂交粳稻70优9号主要栽培特性和高产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70优9号(7001S/皖恢9号)系两系法早熟晚粳型杂交组合,全生育期131(双)~161(单)天,与常规晚粳相比,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不高(72.94%),穗大粒多[116.3(双)~139.2(单)粒],结实率较低[73.45(双)%~74.92(单)%],灌浆历期长[46.1(双)~55(单)天],需肥量中等偏上,吸肥力较强。高产技术:适时适量播种,单晚4月25日~5月初、双晚6月18~20日播种,亩播种量不超过15公斤,培育带大蘖壮秧;强调施足基肥,基肥总纯氮量7~8公斤,分别占单、双晚总施氮量的55%、75%,适当控制分蘖肥,后期施穗粒肥;适时轻烤田,养好老稻。

关键词: 两系法杂交粳稻 栽培特性与技术 单(双)晚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上)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1988年用23个水稻品种或组合,分早籼、中籼和晚稻三组,在屯溪、安庆、芜湖、滁州、巢湖、合肥、六安、阜南8点作分期播栽试验,测定了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米率、垩白指数、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籼和晚稻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优质米的形成是比较有利的,早籼抽穗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优质米的生产极为不利。因此,作者提出在进行优质稻米品种的选育和生产时应着眼于中籼和晚粳。本文的下一部分则是依据安徽省农业气候区划、耕作制度、水稻播种面积、稻谷产量、稻谷年净调出量以及优质米适宜的灌浆成熟期气候指标(平均气温20—25℃),将安徽省优质米生产划分成两个一级区、五个二级区。

关键词: 优质稻米 生产区划 方差分析 稻米品质 相关 通径 回归 气候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下)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3 稻米品质与环境因素的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表9是早籼和晚稻两组资料合并后的米质指数与灌浆成熟期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表。从表9看出,气温三指标(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之间呈高度正相关;气温与平均相对湿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最小相对湿度之间呈中度正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胚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本文采用单粒稻米作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研究了5个杂交组合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1个组合呈现WxWxWx∶WxWxwx∶Wxwxxwx∶wxwxwx=1∶1∶1∶1分离;3个组合直链淀粉含量符合3∶1分离;另1个组合无明显分离比例。并讨论了采用单粒稻米直链淀粉分析方法鉴定杂交稻杂种纯度和优质杂交稻米亲本选择原则。

关键词: 胚乳 直链淀粉含量 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