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鳜和金色鳜仔鱼早期发育与不可逆生长点确定
《水产养殖 》 2018
摘要:研究了饥饿对鳜和金色鳜仔鱼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确定其初次摄食期和不可逆生长点(PNR)。对刚出膜仔鱼分别进行饥饿试验和正常投喂试验,观察卵黄囊吸收、仔鱼生长以及初次摄食率变化,确定其不可逆生长点。在水温为18~22℃的条件下,鳜和金色鳜仔鱼均于4日龄(出膜后第5天)开始向外界摄食,6日龄卵黄囊吸收殆尽,鳜于6日龄摄食率达到最高峰66%,金色鳜于7日龄摄食率达到最高峰85%,鳜于8日龄抵达PNR期,金色鳜于9日龄抵达PNR期;在饥饿状态下,6日龄鳜和金色鳜仔鱼全长达到最大值5.10 mm,此后略有下降;进入PNR期后仔鱼活动能力显著降低,身体出现扭曲、畸形。
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
家蚕胚胎和幼虫时期滞育激素的组织学定位、表达和分泌路径
《科学通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家蚕滞育激素(DH)基因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中的分布、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胚胎的整个中枢神经系统中,包括脑、咽下神经节和胸神经节(TG),都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心侧体和末端腹神经节(TAG)很可能是DH的释放位点;以地高辛标记的DHcRNA为探针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DHmRNA在胚胎咽下神经节的上颚、下颚和上唇3簇细胞中表达.此外,发现胚胎的咽下神经节的一对侧边细胞和TG的一对腹中线细胞也表达DHmRNA.原位杂交和RT-PCR的结果表明5龄幼虫期的DHmRNA的表达定位与胚胎期基本一致.
关键词: 滞育激素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胚胎 幼虫 家蚕(Bombyxmori)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