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enetic diversity(模糊匹配)
9条记录
辣椒白色果皮的遗传分析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商品成熟期果皮乳白色的辣椒247和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的辣椒246为亲本,经杂交、自交及回交获得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商品成熟期辣椒果实颜色进行遗传规律分析,采用目测法和色差仪法测定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绿色对乳白色的遗传符合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3模型);L值、C值和颜色级值的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0.415%、90.524%和99.395%,主基因遗传力较高,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较低,表明商品成熟期辣椒皮色的遗传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关键词: 辣椒 果皮颜色 白色 遗传 色差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6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家兔繁殖)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家兔育种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国外传统育种包括遗传评估、选择及杂交、因子效应分析,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繁殖及抗病等性能,而繁殖相关技术为国外研究重点,主要包括胚胎冷冻、精子特性、药物及营养等对家兔繁殖的影响研究。国内传统育种包括品种选育、杂交及性能测定,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繁殖方式和光控繁殖等,分子育种技术则为国内研究重点,主要涉及遗传多样性评估,生长、皮毛、繁殖、抗病性能及CRISPR/Cas9技术等。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国外繁殖技术研究成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 2016年 家兔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5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胴体品质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遗传多样性方面也有涉及,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等方面,生长、胴体、毛皮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集中在母兔繁殖性能和公兔精液品质研究两方面。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繁殖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2015 家兔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4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2014年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毛色和生产性能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基因组特征高通量测序挖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也有涉及,当然,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胚胎冷冻方法研究两方面。而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以及与国外品种比较等方面,亮点是国内已经较为重视家兔配套系和现代育种软件系统开发。毛皮、生长、胴体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较少,且方向分散,是国内繁育研究薄弱环节。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高效繁殖技术和生产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2014年 家兔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世界养兔大国,然而家兔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滞后,近年稍有起色。作者就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家兔育种者提供参考。2013年,中国在家兔传统育种方面主要开展了对九嶷山兔等品种资源的介绍或调查,以及肉兔、獭兔等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2013年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对毛发(毛色、毛囊发育)、生产(生长、屠宰和肉质)及抗病等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和表达的研究,获得一批功能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繁殖技术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工授精时母兔发情前处理和公兔精液稀释与保存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定研究;2013年家兔肌肉蛋白组学研究的启动是该领域的研究亮点。这些研究成果将对中国家兔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家兔 遗传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分布及在无性后代的遗传

植物病理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采自安徽省岳西、潜山、和县、合肥、寿县、淮南、阜南、亳州等不同地区的64株辣椒疫霉菌株的交配型,并用10μg/mL的甲霜灵处理A1交配型的菌株HN8和A2交配型的菌株HN3,分别获得抗性突变菌株HN8-Mrt和HN3-Mrt,进一步测定交配型在HN8、HN3及其抗性突变株游动孢子后代中的遗传稳定性。结果发现,供试菌株中A2交配型58株(占90.6%);A1交配型6株(占9.4%),未发现A0、A1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全省各地均有分布,A1交配型只出现在和县、淮南和阜南3地;HN8-Mrt与HN8、HN3-Mrt与HN3的交配型分别相同,各菌株单游动孢子后代的交配型均与其亲本分别相同。结果说明,辣椒疫霉交配型在安徽的分布呈不均等的态势,其中以A2型占绝对优势;用甲霜灵处理不会诱导辣椒疫霉交配型的变异,交配型在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后代中能稳定遗传

关键词: 辣椒疫霉 交配型 分布 遗传 甲霜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暗化型基因(mln)遗传及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认为,在引进基础品种中发现的暗化型灰黑蛾个体,其幼虫期的褐头尾斑及成虫期的灰黑蛾性状为隐性遗传,并受同一基因控制。采用两段连续回交法将暗化型基因(mln)快速导入到实用品种中,选育出中系灰黑蛾春用及夏秋用品系各4个,并育成灰黑蛾春用品种991×992及夏秋用灰黑蛾品种517×518,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杂交品种一方为灰黑蛾,另一方为常规白蛾,利用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100%。

关键词: 家蚕 暗化型基因 遗传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遗传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用Dasanbyeo×TR22183杂交和自交构建的一个由163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在成熟期对氮素生理利用率进行遗传分析。水稻氮素生理利用率由2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式控制。氮素生理利用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仅为10.63%,多基因遗传率达52.33%,2对基因存在加性和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氮素 利用效率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杂交水稻 200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关键词: 粳稻 粒形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