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生态区域内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年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的表现。试验品种来自安徽、湖北和贵州等地,在安徽南北不同生态区共设6个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随着试验点纬度的降低,花期逐渐前移,在黟县点的花期比阜南点早2周左右,并且花期早的试点的油菜菌核病也较重,其中黟县点的发病率平均超过40%,阜南点发病率在10%以下。不同年份病害对产量的损失有很大影响,病害越重造成的损失越大,并且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其中01C26和黔油12年度间的差异小,20012、002年病指分别为15.91、16.74和18.29、17.45,产量也较为稳定,表现出较好的抗耐病性、稳产性和地区适应性。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菌核病的抗(避)、耐病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抗(避)、耐病性研究表明,90A比其保持系90B四年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49.8%和68.6%,年度间相关系数r=0.92;转育成新不育系92A后,其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同核保持系92B低48.4%和51.8%。不育系的这种相对抗病性与其花辦粘附率呈正相关(r=0.94),实质上是种避病性,而且能伴随着雄性不育细胞质所控制的小花辦性状而遗传。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油菜茎杆氮代谢和表皮花青素含量有关。初花期不育系和保持系茎杆内氨基酸总量无差异,青角期不育系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保持系;盛花到青角期不育系茎杆表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