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研究进展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病毒侵染山茶属植物后,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造成植株生长势减弱,品质变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导致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日趋严重.通过梳理总结山茶属植物病毒病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及相应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对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山茶属植物的抗病毒育种及其病毒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5种山茶属植物PYL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深入地了解PYL基因的遗传和进化特征,本研究针对5种山茶属植物的PYL基因密码子使用模式进行分析.基于公布的浙江红山茶、狭叶油茶、'云抗10号'、野生大树茶、'铁观音'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55个PYL基因.系统发育结果显示,PYL基因可分为4类.共线性分析表明,PYL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较小,主要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密码子偏好指数和同义密码子使用偏差分析,59个同义密码子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PYL基因偏好使用GCC、ATC、CTC、ACC、GTC等以G/C结尾编码疏水性氨基酸的密码子.通过ENC plot、PR2-plot、GC3-GC12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在PYL基因进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异源表达时,PYL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相似性高的受体为最佳受体.本研究揭示PYL基因在山茶属植物中的密码子使用特点和进化关系,为深入理解其功能及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山茶属 PYL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共线性分析 密码子偏好性


油茶林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措施
《安徽林业科技 》 2022
摘要:油茶病虫害种类多样,严重影响油茶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结合生产实践,阐述了使用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手段,防治炭疽病、软腐病、煤污病、叶肿病、油茶织蛾、油茶毒蛾、金龟子类、天牛类、象甲类等油茶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旨在通过推广该技术,提升油茶产品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北缘油茶对不同海拔生境的生理响应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对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关系和规律,为北缘油茶的推广提供相应理论依据,以舒城县晓天镇海拔100至800m的油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叶片细胞活性物质含量和活性,比较不同海拔油茶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海拔从100 m上升到800 m,油茶叶片的MDA、Pro、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759.01%、294.39%和40.93%;POD、CAT和SOD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0.06%、165.32%和62.47%.油茶各项细胞生理活性物质指标与海拔高度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由此可见,油茶的内在抗逆性随海拔升高而得到显著提高.中国油茶栽培正在向北缘地区推进,在生产中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运用水、肥、光等条件的调控等抗逆性栽培技术,从而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