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GMS702AB的鉴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发现1个具有雄性不育与单性结实特征的细胞核雄性不育系辣椒材料,并对该材料的农艺性状、单性结实坐果率、不同发育时期的不育系单性结实与可育系单性结实内源激素进行测定;利用田间鉴定和显微镜镜检,分析了 F2群体的遗传分离情况,并利用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msw、ms、msms、msc-1开发的分子标记,分析了群体的育性分离比.结果表明: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纵横径较大,可育系与不育系单性结实坐果率明显不同,可育系坐果率为22%,不育系坐果率为43%;不同时期不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的赤霉素(GA4)含量显著高于可育系单性结实果实;田间鉴定和分子标记检测表明,F2群体中可育系有97株,不育系有30株,分离比为3.2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确定其育性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将该辣椒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命名为GMS702AB.本研究提供新的辣椒不育系,有助于辣椒育种和种子生产.


水稻雄性不育新材料SC316的育性遗传研究
《核农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SC316不育基因转育到中籼898品种中,研究不同世代回交群体、姊妹交群体及可育单株后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SC316不育基因在这些群体中的表现符合1对显性核不育基因遗传规律,该不育材料携带有显性核不育基因。


芝麻雄性不育及杂种制种研究进展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 2009
摘要:文中介绍当前国内为芝麻杂种优势研究情况,对芝麻雄性不育材料0176A等征特性进行观察,初步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雄性不育的遗传物质是在细胞核中;在不同的基因型中,雄性不育性状受1对或几对隐性基因控制;0176A等与郑杂芝H03遗传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位点。通过对隐性不育基因连续多代转育和群体改良,筛选出0176A等优良雄性不育系,其育性比趋向于1:1,叶型、种色、千粒重、一叶果数和株型等性状稳定较快。筛选出2164、C023等优良恢复系;配制和鉴定杂交组合100余个,其中皖杂芝0176、0214两个杂交组合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A)、同型保持系W931B(B)及3个地理来源不同的恢复系WR99032(R1)、WR0088(R2)、WR0108(R3)及其测交后代群体F1(A×B)、F2、BC1a(A×F1)、BC1b(F1×B)、F1a[A×(恢复系×恢复系)F1]、F1b[(恢复系×恢复系)F1×B]作为试验材料,以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指标对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属配子体不育,3个不同来源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可能还存在微效修饰基因;3个恢复系的细胞质均为可育细胞质;恢复系R1与R2、R3的恢复基因呈非等位性,恢复系R2与R3的恢复基因呈等位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