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3种遗传统计模型对粳稻米质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粳粳交组合秀水79/C堡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Mapper 2.0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基于逐步回归线性模型的QTL IciMapping 3.0软件的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ICIM)和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多区间作图回归前进选择法(MIMR)等3种定位方法,对整精米的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等7个米质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具有加性效应的QTL(A-QTL)有5个,2种方法同时检测到的A-QTL有2个,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A-QTL有23个。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A-QTL个数分别为5、9和28,单个A-QTL贡献率为0.89%~38.07%。MIMR检测到的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E-QTL)在另2种方法中都未被检测到。MCIM和ICIM同时检测到的E-QTL有14对,仅能在1种方法中检测到的E-QTL有142对。MCIM、ICIM和MIMR检测到的E-QTL对数分别为25、141和4,单对E-QTL贡献率为2.60%~23.78%。在秀堡RIL群体中,粒长和垩白度的变异以上位性效应为主,长宽比则以加性效应为主,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胶稠度为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同等重要。两种及以上方法同时检测到的QTL可靠性高,可用于改良杂交粳稻米质。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