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地区草地贪夜蛾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变化情况,2020年-2022年连续3年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宣城市宁国市、蚌埠市怀远县、宿州市埇桥区、阜阳市颍泉区5个地区采集草地贪夜蛾地理种群,对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4种单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安徽5个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的LC50分别在0.95~1.41、12.56~16.06、0.25~0.55 mg/L和0.47~0.61 mg/L之间,不同年份间LC50变化较小,意味着草地贪夜蛾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不大。今后仍需加强草地贪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以指导安徽地区田间科学用药,减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收集草地贪夜蛾致病性莱氏绿僵菌,丰富昆虫病原真菌资源,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生防制剂开发提供依据。采用形态学和ITS-r 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Mr006进行了鉴定,以浸渍法生物测定了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蛹的致病力,并进行了田间应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分离的Mr006菌株鉴定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蛹均有致病力,用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16%、88.38%、70.71%、53.03%和22.73%,蛹的校正死亡率为76.26%;对草地贪夜蛾1~5龄幼虫和蛹的LC50分别为3.55×10~4、8.23×10~4、3.63×10~6、4.16×10~7、4.23×10~8和2.57×10~5孢子/mL;用孢子浓度为1×10~8孢子/mL接种后,1~5龄幼虫和蛹的LT50值分别缩短至3.47、3.94、4.90、6.73、9.01 d和4.02 d。田间喷施莱氏绿僵菌Mr006分生孢子悬浮液后20 d,对草地贪夜蛾田间防治效果可达64%以上,持效性较好。莱氏绿僵菌Mr006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强,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助剂润湿铺展性能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研究了自研“PDMS”系列助剂(PDMS-01、PDMS-02、PDMS-03、PDMS-04)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DMS系列助剂均可提高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毒力;7.5~17.5 g/L处理药液中添加助剂PDMS-01,药液润湿时间降低172.84~176.59 s,药液表面张力降低15.26~16.28 mN/m,玉米叶片正、背面静态接触角分别降低13.39°~24.12°和12.02°~27.56°;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减量30%(21 g/667m~2)并添加PDMS-01后,无人机施药对草地贪夜蛾的3 d和14 d田间防效分别可达76.62%和82.36%,与未减量处理(30 g/667m~2)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与添加KQ-103、凯耀高航处理差异也不显著。助剂PDMS-01可显著改善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液的润湿铺展性能,减少药剂用量30%对草地贪夜蛾仍有较高防效,且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
关键词: 助剂PDMS 10 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毒力测定 润湿性能 草地贪夜蛾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集中危害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对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为探索一套适用于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分别于苗期、心叶期、吐丝期开展田间防治研究,评价防治效果、鲜穗产量及增产率,以达到减少化学用药、挽回产量,实现全程绿色防控的目标。结果表明,播前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包衣玉米种子出苗率增加19.25%、苗后14 d防治效果可达74.48%;心叶初期、末期分别施用G033A颗粒剂、10%甲维·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90.62%;吐丝期PS3可湿性粉剂与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减量20%)联合使用,药后21 d防治效果可达78.42%。全生育期相对于农户自防区减少化学用药4次,其中生物农药替代1次;平均穗粒重最高为253.82 g,籽粒增产率为5.69%;鲜穗产量最高为16243.70 kg/hm~2,鲜穗增产率为4.86%。安徽省秋季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对玉米生长安全,综合防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药,增加产量。


安徽无为草地贪夜蛾田间发生动态和发生世代观测
《中国植保导刊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在安徽省无为市的发生规律,研究了草地贪夜蛾成虫和幼虫发生动态、发生世代、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等内容,并分析了温度对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5月入侵当地,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10月。1年可发生6代,其中第6代为不完全代,其发育速率整体上与温度呈正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在16~35℃时,幼虫期发育速率受温度影响最明显,温度越高,发育速度越快;当平均温度低于16℃时,草地贪夜蛾无法发育为成虫,最终虫态为幼虫或蛹。草地贪夜蛾自然种群消长动态显示第1代种群趋势指数I值大于1,表明草地贪夜蛾下一代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本研究为迁飞过渡区草地贪夜蛾精准测报提供了依据。


草地贪夜蛾与东方黏虫的种内及种间斗争行为差异研究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之间存在复杂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关系,竞争中的获胜方可以占有食物、配偶等资源,其中,斗争行为是昆虫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我国玉米上的重大入侵性害虫,其入侵过程伴随着与本地害虫的竞争,草地贪夜蛾与本地害虫的种内及种间竞争能力差异是其能否成功入侵、定殖甚至取代本地种群的关键.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a是我国玉米上重要的本地害虫,本文分别对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和东方黏虫幼虫的种内及种间斗争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在种内斗争行为中,不同龄期东方黏虫幼虫均表现出较高频次的攻击行为,以头部接触行为发生最为频繁;而草地贪夜蛾仅高龄幼虫对低龄幼虫表现出显著攻击性,如在6龄vs 4龄中,头部接触频次为(0.318±0.073)次/min、猛击频次为(0.313±0.059)次/min.在种间斗争行为中,不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均对东方黏虫表现出显著高频次且具有杀伤力的攻击行为,如在4龄vs 4龄、5龄vs5龄、6龄vs 6 龄、4 龄 vs 6 龄和 6 龄vs4 龄中,猛击频次分别为(0.337±0.052)次/min、(0.695±0.127)次/min、(0.546±0.051)次/min、(0.362±0.043)次/min和(1.026±0.172)次/min;而东方黏虫仅4龄幼虫对同龄期草地贪夜蛾表现出显著攻击性,其他龄期幼虫的攻击和防御行为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阐明鳞翅目害虫幼虫的斗争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阐明害虫的种内及种间互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东方黏虫 斗争行为 害虫互作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土壤湿度和浸水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不同含水量和浸水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影响,为其发生趋势预测提供依据.[方法]室内分别设置土壤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浸水时间处理,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草地贪夜蛾羽化和繁殖的情况.[结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40%时,草地贪夜蛾的羽化率最高,为100.00%,含水量为50%-90%时,羽化率均达到93.33%,显著高于0、10%和100%各处理的羽化率26.67%-73.33%(P<0.05);但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羽化的草地贪夜蛾成虫平均产卵量不具有显著影响(P>0.05).土壤浸水1-4d,对入土前幼虫的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土壤浸水对蛹的影响较大,随着浸水时间的延长,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土壤浸水4 d后蛹不能羽化.直接淹水对老熟幼虫和蛹的羽化率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羽化率均持续降低,老熟幼虫淹水10 h后不能羽化;蛹淹水10 h后羽化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69.70%.[结论]田间积水对草地贪夜蛾的羽化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结合天气降雨情况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动态和种群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并据此调整土壤含水量以淹蛹灭虫.


20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科学用药,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 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进而,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饲料表面涂药法 不同地理种群 不同龄期


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绿色防控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通过生命表研究玉米和大豆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室内测定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对玉米及大豆的产卵选择性和取食趋向性,并通过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取食大豆后草地贪夜蛾可以完成生活史,但与取食玉米相比,取食大豆会导致草地贪夜蛾发育迟缓,存活率降低,成虫期缩短,繁殖力下降和产卵天数减少;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殖率均显著高于取食大豆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低于取食大豆的种群,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与大豆相比,草地贪夜蛾幼虫和成虫均对玉米有明显的趋性。当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植株上的草地贪夜蛾着卵率为65.31%,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着卵率。当大豆包围玉米和玉米与大豆按照2∶2比例间作时,玉米的被害率分别为86.67%和85.56%,均显著低于玉米单作的被害率。表明玉米与大豆按适度比例间作可以显著降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和为害。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草地贪夜蛾 生命周期表 产卵 取食


球孢白僵菌Bb378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的致病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高致病性的球孢白僵菌Bb378,并进一步研究菌株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对草地贪夜蛾的驱避效果,为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草地贪夜蛾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0.05%Tween-80水溶液和1*104、1*105、1*106、1*107和1*108孢子/m L的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接种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第3、7及14天后观察记录感染情况及死亡虫数;分别用浸种法、灌根法、叶面喷施法研究球孢白僵菌Bb378菌株对玉米的促生性及对草地贪夜蛾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的高致病性菌株Bb378处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14 d后累计校正死亡率为48.61%,LC50为1.11*108孢子/m L.使用叶面喷施法接种,球孢白僵菌Bb378对玉米叶面积和鲜重的影响最大;使用灌根法和浸种法接种,Bb378菌株对株高的影响较为明显;当Bb378浓度为1*107和1*108孢子/m L时对玉米的促生长效果较为显著.浓度为1*107和1*108孢子/m L悬浮液浸种对初孵和3龄幼虫均具有显著的驱避效果;1*107和1*108孢子/m L悬浮液灌根对初孵幼虫驱避效果明显,但对3龄幼虫仅在1*108孢子/m L浓度下有明显作用;叶面喷施法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结论]球孢白僵菌Bb378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高致病性,接种后促进了玉米生长,形成的球孢白僵菌Bb378-玉米共生体可抑制草地贪夜蛾的取食行为,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球孢白僵菌Bb378 杀虫活性 促生性 驱避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