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繁殖(模糊匹配)
20条记录
亲虾规格·干旱胁迫时间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3

摘要:[目的]研究亲虾规格和干旱胁迫时间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确定早苗繁育对亲虾规格和干旱胁迫时间等技术参数。[方法]研究3个试验虾规格(A1:15~20 g; A2:21~30 g; A3:31~40 g)和3个干旱胁迫时间处理(B1:8月15日;B2:9月15日;B3:10月10日)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的影响。[结果]A2处理试验虾成活率最高,达61.1%,分别较A1、A3处理高83.5%和16.8%;且抱卵率最高,达29.2%,分别较A1和A3处理组高40.4%和133.6%。8月15日干旱胁迫(B1组)亲虾成活率最高,达69.4%,分别较B2、B3处理高13.6%、92.2%;且抱卵率也最高,达45.5%,分别较B2、B3处理高120.2%、174.3%。[结论]8月初放养亲虾,以规格为21~30 g、8月中旬进行干旱诱导,有利于提高亲虾成活率和抱卵率,并可实现在10月生产出批量抱卵虾。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亲虾规格 干旱胁迫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家兔 遗传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兔业是节粮、环保、低耗草食畜牧业中的代表性产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的相关研究是推进兔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障。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与不断进步,为家兔育种提供了更加先进全面的技术手段。作者从家兔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国内外2021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一定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与环境效应的影响。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主要以分子育种为主,包括品种与遗传多样性、皮毛性状功能基因、脂肪和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生产性能测定等。本综述旨在为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21年 家兔 遗传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在饲料中拌喂高稳VC应激宝(A组)、免疫多糖(B组)、EM菌(C组)、高稳VC应激宝+EM菌(D组)、免疫多糖+EM菌(E组)、高效生物离子钙(F组),不喷涂任何功能性添加剂的颗粒饲料组作为对照组(G组),研究6种功能性添加剂组合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F组克氏原螯虾特定生长率最高(0.918%/d),G组次之,C组最低(0.552%/d);D组克氏原螯虾成活率最高(84.4%),A组次之,E组最低;G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81.6%),C组次之,F组最低。由此可见,在高温和克氏原螯虾繁殖季节,适量拌喂离子钙可以有效促进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拌喂VC和EM菌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成活率;用于繁殖的克氏原螯虾不需要喂养任何功能性添加剂,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繁殖效果。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功能性添加剂 生长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催产激素及其组合对黄颡鱼♀*长吻鮠■繁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对雌性黄颡鱼、雄性长吻鮠杂交组合繁殖的影响,试验选用3种激素,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共9种激素组合。结果表明:试验组Ⅴ催产效果最好,该组雄性长吻鮠催产药物为LHRH-A31.5μg/kg+HCG 300 IU/kg+DOM 1.5 mg/kg,雌性黄颡鱼催产药物为LHRH-A3 30μg/kg+HCG 1 200 IU/kg+DOM 13 mg/kg,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分别为95.0%、81.2%和78.3%。

关键词: 黄颡鱼 长吻鮠 繁殖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家兔是节粮型草食小动物,其养殖投资少、见效快,已成为中国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等方面对国内外2019年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外在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方面均作了较多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是针对选择和环境及添加物对家兔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对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其中产仔数及精液蛋白方面的研究较多,其次是生长、肉质、毛色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繁殖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公兔精液的保存方法及添加物对家兔精液品质、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影响.国内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也主要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家兔繁殖,但国内的研究重点在分子育种研究,其中品种与遗传多样性及皮毛性状功能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采用高通量测序、常规基因克隆和基因编辑的方法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而传统育种性状评定和家兔繁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该综述可为家兔的育种和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19年 家兔 遗传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催产激素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繁殖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鱼用催产激素及其组合物对杂交黄颡鱼繁殖效果的影响。本实验选用3种鱼用催产激素,每种激素3水平,共9个组合,对繁殖亲本进行注射催产处理。3种鱼用催产激素不同剂量组合对黄颡鱼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实验组9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实验组8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2.5%、83.2%、85.1%;注射同种不同剂量的催产激素对黄颡鱼亲鱼效应时间有一定影响,其中实验组9效应时间最短(23 h),而第2组效应时间最长(30 h)。实验组9中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效果最好,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达到90.0%、84.7%、88.9%。

关键词: 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 繁殖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8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及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其中传统育种方面主要研究了选择效应及性状评定、遗传与环境互作和种质性能测定;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涉及生长、肉质、皮毛、繁殖等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而家兔繁殖技术方面主要包括精液冷冻研究及添加物和环境对家兔繁殖的影响.2018年国内在家兔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方面研究较多,传统育种主要对一些地方品种种质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子育种主要集中于肉质、皮毛和繁殖性状的研究,并获得了新的相关分子标记和基因;但家兔繁殖技术方面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传统育种主要研究了选择与性状评定和遗传与环境互作;分子育种主要集中在筛选生长与肉质及繁殖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方面,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且国外分子育种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筛选分子标记或研究性状相关基因的功能,而国内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对研究性状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基因及调控网络.作者对2018年国内外家兔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家兔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兔 遗传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17 家兔 遗传 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17 家兔 遗传 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