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粮草双高型大麦新品种皖饲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摘要:皖饲麦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型饲用大麦新品种。2018—2020年度参加安徽省多点联合鉴定,平均产量达480.64 kg/667 m2,比对照西引二号增产10.42%。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大麦(青稞)(2023)340003。皖饲麦3号为春性多棱皮大麦,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好,生育期187 d左右,株高90 cm左右,千粒质量31 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质量分数,下同)10.31%,淀粉含量632.6 g/kg,β-葡聚糖含量5.01%,综合农艺性状较好,抗倒性强。为充分发挥该品种在安徽省沿淮、江淮地区饲料大麦生产中的作用,系统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并提出了以收获青饲草、青贮饲料和籽粒为不同目的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啤14008选育与应用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8
摘要:皖饲啤14008(原名皖95033)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2342为母本、(法国Mola/法国SHYRT)F_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4—2015年安徽省联合鉴定,平均产量571.5 kg/667m~2,较对照西引2号增产11.1%。2015—2017年国家南方片区试,2年平均产量359.0 kg/667 m~2,比对照苏啤3号增产7.4%,比参试品种均值增产2.4%,居参试品种第1位。乳熟期植株生物产量(鲜质量)达3 500 kg/667 m~2以上。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饲用品质好,抗倒力强,2016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适宜黄淮中南部晚茬田、江淮及沿江地区种植。


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麦1号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7
摘要:皖饲麦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粮草双高饲料大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品鉴登字第1007002)。本文简要介绍了皖饲麦1号选育方法、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