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秧苗素质(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研究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期喷施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可促进秧苗生长,促进早期分蘖,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水稻产量,可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

关键词: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 水稻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对安徽沿江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确定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最适秧龄。[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15为试验材料,设置20、24、28、32 d 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秧龄在28 d以内,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提高,秧块状态良好,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最终使得产量显著增加。当秧龄超过28 d时,秧苗单株白根数显著减少,根冠比降低,秧苗素质下降;株高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下降,秧块状态变差,最终导致减产。[结论]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早稻秧龄在24~28 d较适宜,以28 d最优。

关键词: 秧龄 双季早稻 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以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杂交中籼稻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4年在安徽省凤台、包河、白湖、庐江等地,以常规毯苗机插为对照,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具有播种量低,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大,栽后返青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苗消长平稳,成穗率高等优点;每穗粒数与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产量构成协调。在此研究基础上,对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定量,为探索安徽水稻种植机械化新模式,促使农机与农艺更好结合,加速安徽水稻机插进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关键词: 水稻 钵育机插 秧苗素质 生育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和二次化控对机插水稻毯状育苗综合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1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2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3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关键词: 烯效唑 机插稻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秧方式对机插中籼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选择适应水稻机插作业的育秧方式和提高机插杂交中籼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徽两优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营养土软盘育秧、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淤泥软盘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秧苗素质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成苗率较高,漏插率较低,茎基部较粗,根系盘接力较高,根系活力较强,缓苗期较短,产量优势明显,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高于其他育秧方式。[结论]在安徽省江淮地区,采取流水线营养土硬盘育秧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插秧的秧苗素质,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形成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机插秧 育秧方式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秧基质和水分管理对机插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适宜机插秧苗的培育方式,本文以杂交中灿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营养土旱育、营养土湿润育秧和淤泥水育秧等3种方式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育秧方式对秧龄弹性、机插活棵及分蘖成穗的效应。结果表明:播后21 d,营养土旱育秧苗综合素质最好,营养土湿润育秧次之,淤泥水育秧的最差;与淤泥水育秧相比,营养土旱育秧及湿润育秧的秧苗发根力强,根冠比高,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其中旱育秧适栽秧龄为18~30 d,秧龄弹性最大。营养土旱育方式育秧能在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和群体颖花量,增加库容量,从而使产量显著增加。旱育秧栽后缓苗期短、活棵快、发根力强、分蘖起步早,能较好破除本田生育前、中、后期的生长不平衡,有利于优良群体构建和高产形成。

关键词: 育秧基质 水分管理 秧苗素质 产量 平衡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为进一步完善机插育秧技术,扩大其应用范围,并加快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机插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00 g/盘的播种量有利于提高机插早稻的根冠比和茎基粗等秧苗素质指标,秧苗素质符合机插作业要求,同时降低早稻的漏插率和伤秧率;机插后大田缓苗期短,分蘖早发、群体结构合理,茎蘖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优化。[结论]双季稻区机插早稻的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

关键词: 播种量 早稻 机插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出适宜于杂交中籼稻的配套机插育秧技术,提高水稻产量,在硬盘方式育秧的情况下,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烯效唑和落谷密度二因素试验,研究落谷密度对秧苗素质、栽插质量、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烯效唑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化控处理情况下,随着落谷密度的增加,秧苗素质逐渐恶化,表现为单株根系数量、百株干质量、茎基宽、根系活力迅速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急剧上升;各处理千粒质量、结实率无显著差异;在8 000~18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有效穗呈增加趋势,18 000~30 000 grains·m-2密度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最终使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以18 000 grains·m-2产量最高。烯效唑对不同落谷密度的秧苗素质及产量存在显著的调控效果。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的处理效果最好,与对照以及只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相比,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缩短大田缓苗期,显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因此,针对江淮杂交中籼稻特点,采用100 mg·L-1烯效唑浸种的同时于2叶1心时喷施150 mg·L-1烯效唑并配合18 000 grains·m-2的落谷密度为较好的育秧方式,能保证较高秧苗素质和栽插质量,稳定千粒质量,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结实率,增加库容量及库容充实度,最终使产量显著提高。

关键词: 烯效唑 化学调控 落谷密度 秧苗素质 栽插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稀播条件下机插取秧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明确杂交中籼稻机插适宜取秧量,为完善杂交中籼稻机插平衡栽培技术、提高机插水稻产量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两系超级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在"机插平衡栽培理念"的稀播条件下,通过调节取秧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基本苗起点(1、2、3、4、5苗/穴),研究不同取秧量对杂交中籼稻机插秧栽插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群体基本苗起点在1~3苗/穴时,随着取秧量的加大,整体栽插质量逐渐提高,群体颖花量逐渐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当取秧量超过每穴3苗时,群体起点过大,不利于高产群体的构建,反而易导致减产。[结论]在安徽江淮一季稻区,杂交中籼稻机插以纵、横向取秧量为10.0 mm×10.8 mm或12.0 mm×14.0 mm的组合,即每穴2~3苗较为适宜。在此取秧量的条件下,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在稳定库容充实度的情况下形成较大的库容量,最终获得产量。

关键词: 基本苗 秧苗素质 群体质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量对早籼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进行了播种量对早籼稻品种秧苗素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稀播培育的秧苗分蘖多、干物质积累量大,且成穗率高、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增加。以播种量60 g/m2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量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