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磷(模糊匹配)
18条记录
菹草和伊乐藻对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

环境科学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季沉水植物普遍凋亡,死亡残体易造成湖泊二次污染.为探究冬季耐寒性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迁移转化的影响,选取根系特征不同的冬季耐寒性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冬季生长期间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各形态的含量,并监测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菹草、伊乐藻组生长期间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一定时期维持较低水平,菹草对沉积物和间隙水的吸收效果优于伊乐藻,而伊乐藻对上覆水的影响大于菹草.②试验第30天后,菹草、伊乐藻组上覆水和间隙水各形态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上覆水中ρ(TP)最低值分别为0. 057和0. 041 mg/L,间隙水中ρ(DTP)(DTP表示溶解性总)分别维持在0. 270~0. 505、0. 384~0. 507 mg/L之间.③试验结束时,菹草组沉积物中w(TP)、w(IP)(IP表示无机)和w(NaOH-P)(NaOH-P表示NaOH提取态)分别低至643. 68、415. 79和120. 17 mg/kg,分别下降了16. 54%、18. 37%和35. 82%,伊乐藻组分别低至700. 39、457. 87和145. 29 mg/kg,分别下降了10. 24%、11. 17%和24. 67%;菹草、伊乐藻植株体内TP质量分别增加了588. 94和464. 59 mg.研究显示,菹草、伊乐藻在生长期间均能有效吸收,同时改变了pH、E_h等环境因子,从而影响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及形态的转变.

关键词: 菹草 伊乐藻 迁移转化 环境因子 沉水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不同形态径流输出的控制效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巢湖沿岸坡耕地不同农艺措施对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影响,以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观测基地为平台,于2014—2015年连续2 a对常规耕作(CK)、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4种农艺措施下的水土及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各种形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能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产沙量(P<0.05),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相比,PH、PHS和CR可分别减少23.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29.5%、45.2%和26.3%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CK条件下的径流液总(TP)浓度是0.612~1.220 mg·L~(-1),其中颗粒态(PP)占总的71.5%~81.7%,颗粒态随地表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溶解态总(DTP)中,溶解态正酸盐(D-Ortho-P)所占比例较大,为87.4%~90.7%;溶解态有机(DOP)所占比例较小,仅占9.3%~12.6%。与CK相比,PHS、PH和CR显著降低了径流液PP和TP的浓度(P<0.05),但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DTP和D-Ortho-P的浓度,而对DOP的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CK条件下,的年流失负荷平均为0.706 kg·hm~(-2),占当年作物施量0.98%。与CK处理相比,PH、PHS和CR处理的年流失负荷分别降低38.4%、53.8%和33.4%(P<0.05),其对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通过减少径流量和降低径流液PP的浓度来实现的。综上可知,植物篱(黄花菜)、植物篱+秸秆还田和等高垄作是控制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径流输出的有效措施,其中植物篱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效果最佳。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径流 坡耕地 植物篱 秸秆覆盖 等高垄作 巢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球藻吸收的初步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经过饥饿的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接入不同初始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性培养,研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小球藻吸收的动力学特征和藻体总、水中可溶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球藻密度随初始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5个酸盐质量浓度组中,质量浓度为0.047 mg/L和0.155 mg/L组的小球藻延滞期长,对数期和稳定期均明显短于0.47 mg/L、0.775 mg/L和2.48 mg/L组。中高质量浓度组小球藻平均比生长率μa和最大比生长率μm明显高于低组。根据拟合的Monod方程和Droop方程,酸盐影响下小球藻最大比增长率μm为0.377/d,半饱和常数Ks为0.311 mg/L,最小细胞内份额Q0为73μg/mg(干重)。小球藻细胞的生长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含量,藻细胞利用外源性有快速吸收和缓慢吸收两个过程。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小球藻 Monod方程 Droop方程 细胞内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硅互作对不同籼型杂交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明确在氮肥基础上、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丰两优1号、Ⅱ优838、丰两优4号、Y两优2号和Ⅱ优52为试验材料,研究、硅及互作对水稻产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千粒重,施可明显增加每穗总粒、每穗实粒和有效穗。与对照相比,硅互作可提高水稻产量,Y两优2号和Ⅱ优52这2个品种的产量增幅最大,分别达10.06%和10.90%。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在硅互作处理下明显高于单施肥或单施硅肥。[结论]试验结果为优质高产水稻的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叶绿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氮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果,为甘薯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苏薯8号为材料,采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氮钾肥配施对甘薯的增产效应。[结果]甘薯移栽后30~60 d为地上部快速生长阶段,60 d后地上部生长发育速度变缓,90~120 d为块根快速膨大阶段。在甘薯上氮钾肥的增产效果大小顺序是钾肥>肥>氮肥。但是,由于钾肥价格较高,肥经济效益高于氮肥和钾肥。[结论]甘薯茎叶与块根干物重的积累规律不一致,在施肥上要前促后控,以免因氮肥用量过大,造成后期地上部徒长,从而影响块根的生长。当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较高时,可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

关键词: 甘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对稻田素径流损失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秸秆还田对稻田素径流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减少径流损失、提高巢湖水质的有效耕作措施。[方法]以巢湖流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径流液TP含量为0.087~0.495 mg/L。PP是稻田P素随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约占TP的40%~70%。秸秆还田能够降低水稻生育前期径流液TP、DP和PP的浓度,减少P素径流流失风险。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CT),2008和2009年稻季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为222.76和297.17 g/hm2,P肥表观流失率分别为0.68%和0.91%,平均为0.79%。与CT相比,秸秆还田处理(CTS)P素径流流失负荷分别减少了5.13%和18.98%,平均为12.05%。[结论]秸秆还田作为源头控制稻田素流失的较好措施可以在巢湖流域使用。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秸秆还田 径流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

水土保持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巢湖流域不同耕作和施肥方式下农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探索降低养分流失、提高湖区水质的有效耕作和施肥措施。2009-2010年结果表明,冬季麦田径流液总氮(TN)的浓度范围是2.12~4.34mg/L,溶解态氮(DN)约占TN的72%~92%,DN中又以硝态氮(NO3--N)为主,溶解态有机氮(DON)次之,铵态氮(NH4+-N)所占比例极小。径流液总(TP)浓度范围是0.095~0.360mg/L,颗粒态(PP)约占TP的51%~69%。DN和PP是农田氮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径流液TN、DN、NO3--N、DON和DP的浓度,降低PN和PP的浓度,但对NH4+-N和TP浓度无明显影响;氮肥后移一定程度上易增加追肥后短期内降雨径流液各形态N的浓度,但可降低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径流液各形态P的浓度。在当地常规耕作条件下(处理CT),麦田TN和TP径流流失量分别为1.065,0.079kg/hm2,占当季施N量的0.71%,施P量的0.24%。与处理CT相比,处理CTS(常规+覆盖)、NFP(氮肥后移)和NTS+NFP(少免耕覆盖+氮肥后移)TN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4%、21%和24%,TP流失量分别减少了20%、21%和24%。因此,保护性耕作和氮肥后移在保证小麦产量的前提下,可作为巢湖流域源头控制农田养分流失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氮肥后移 径流损失 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氮钾肥对紫云英生长·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肥料运筹措施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和增产效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钾肥配合施用对紫云英根瘤数量、鲜草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氮钾肥对紫云英根瘤数量的影响顺序均为P>K>N。初花期氮钾配合施用处理紫云英鲜草产量最高,而盛花期为NP处理最高,氮钾肥对鲜草的增产效果为P>K>N。氮钾肥对紫云英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K>N。[结论]增施肥是提高紫云英鲜草和籽粒产量的关键。氮肥、钾肥后移对紫云英籽粒产量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紫云英 根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淮地区玉米干物质和氮钾积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沿淮地区玉米(Zea maysL.)干物质和氮钾吸收积累的规律。[方法]于玉米出苗后20(拔节期)、32(大喇叭口期)、43(抽雄期)、59(抽雄后15 d)、74(抽雄后30 d)、104 d(收获期)共6个时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干物质及氮钾含量。[结果]玉米地上部分(包括籽粒)最大干物质积累量为19 395.0 kg/hm2,籽粒产量为9 225.0 kg/hm2。出苗后21~74 d是玉米干物质的主要积累时期。氮钾的最大吸收量分别为189.4、141.6和324.6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2.05、1.53、3.52 kg。[结论]从玉米氮钾的吸收量和吸收进程来看,在沿淮地区,肥料管理上要施足基肥,早追氮肥,这对该区玉米的合理施肥和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玉米 干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锌组合对小麦锌含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锌组合对小麦锌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提高了小麦根系和分蘖期、成熟期茎杆积累量,降低了成熟期籽粒累积量。低水平下,施锌促进了小麦对的吸收累积,高水平下施锌效应则相反。施减少了小麦锌的累积量。低水平下,适量施锌能够提高小麦的锌积累量,高锌则降低了籽粒锌积累量。高水平下,施锌提高了分蘖期和抽穗期的小麦根部和分蘖期小麦茎杆锌积累量,高锌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小麦根部锌积累量。锌协同作用多发生在小麦生育前期,而锌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期。

关键词: 小麦 含量 积累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