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皖(模糊匹配)
250条记录
安徽省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冬小麦适宜播期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安徽省冬小麦适宜播期,利用1971-2021年安徽省分布于淮北、江淮及沿江麦区的50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10-12月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叶龄积温法分析了前30 a(1971-2000年)与后21 a(2001-2021年)各地冬小麦冬前生长至不同叶龄对应的播期。结果表明,1971-2021年,安徽省及其各麦区10-12月每月积温及总积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增加趋势,安徽省10-12月每月积温及总积温上升速率分别为8.6、9.6、7.8和26.1℃·(10 a)-1,安徽省及其各麦区10-12月每月积温上升速率呈现出11月>10月>12月规律;沿江麦区12月积温上升速率[6.5℃·(10 a)-1]明显低于淮北[8.4℃·(10 a)-1]及江淮[8.3℃·(10 a)-1]麦区;淮北和江淮麦区10-12月总积温上升速率均为26.6℃·(10 a)-1,沿江麦区略低[24.9℃·(10 a)-1]。安徽冬小麦冬前生长至相同叶龄时,后21 a播期比前30 a总体推迟1~4 d。淮北、江淮和沿江麦区后21 a适宜播期比前30 a分别平均推迟2.61、2.86和2.07 d。后21 a淮北麦区半冬性、弱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分别为10月16-21日、10月12-16日,江淮麦区春性、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分别为10月25-30日、10月21-25日,沿江麦区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30日-11月4日。

关键词: 安徽省 冬小麦 冬前积温 时空变化 适宜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微省不同生态区冬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不同生态区土壤肥力特征及影响小麦高产的土壤肥力限制因子,于2023年小麦收获期开展田间调查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比较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差异以及影响小麦高产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同时运用经验权重、综合权重以及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表现为淮北>沿淮>江淮>沿江。小麦产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碱解氮(AN)、速效磷(A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速效钾(A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BD)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影响小麦产量的土壤肥力因子重要性排序为SOM>AP>TN>TP>AN>TK>pH>BD>AK,除TK、AK和AN以外,其他土壤养分指标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值和BD与SOM和AN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权重法得出的土壤肥力指数(SFI)范围为0.58~0.89,小麦产量与其SFI极显著相关。沿淮和淮北生态区旱茬小麦产量分别达到9.00 t·hm-2和11.25 t·hm-2的土壤肥力等级为Ⅰ级,江淮和沿江生态区稻茬小麦产量达到7.5、6.00 t·hm-2的土壤肥力等级分别为Ⅱ级和Ⅲ级。沿江生态区小麦高产的土壤肥力限制因子为AP和SOM,江淮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BD和AP,沿淮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TP和pH,淮北生态区主要限制因子为土壤pH、AP和BD。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 土壤肥力 生态区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地区草地贪夜蛾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监测

植物保护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变化情况,2020年-2022年连续3年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宣城市宁国市、蚌埠市怀远县、宿州市埇桥区、阜阳市颍泉区5个地区采集草地贪夜蛾地理种群,对农业农村部推荐的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4种单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安徽5个地区采集的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对虫螨腈、虱螨脲、乙基多杀菌素和四氯虫酰胺的LC50分别在0.95~1.41、12.56~16.06、0.25~0.55 mg/L和0.47~0.61 mg/L之间,不同年份间LC50变化较小,意味着草地贪夜蛾对4种药剂的敏感性变化不大。今后仍需加强草地贪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以指导安徽地区田间科学用药,减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安徽省 杀虫剂 抗药性监测 生物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研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

摘要: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在样本期内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51%,并在 2014 年进入高度协调关系区间;淮河以北区域、长江与淮河之间区域、长江以南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在样本期内均实现了由中度协调关系到高度协调关系的进阶;16 个地市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在样本期内也均完成了由中度协调关系到高度协调关系的进阶.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乡村振兴 耦合协调度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政府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贸 2024

摘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政府采购工作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新的一年里,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采购规模越来越大,同时,政府采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

关键词: 政府采购规模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采购工作 法律和规章 我国经济与社会 20世纪90年代后期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生产托管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稻田杂草发生现状与防控对策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水稻主产区之一,地处南北过渡带,滨江临淮,区位优势明显,地理、气候环境多样,不同水稻种植区逐渐形成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杂草稻Oryza sativa等一种或多种恶性杂草为主的差异性分布群落,且伴随耕作及生产活动不断发生演替,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安徽省稻田杂草防除仍以化学防控为主,单一化学除草剂常年高频超量使用现象突出,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农药残留、抗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使水稻稳产增收、杂草可持续防控等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在前期跟踪监测和调查走访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稻田杂草发生、为害及防控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安徽省当前稻田杂草防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部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稻田杂草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杂草防除 水稻 安徽省 发生现状 化学防控 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蔬菜种业发展路径分析与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从产业链角度,阐述了安徽省蔬菜种业发展现状,剖析了种质资源到蔬菜品种、种业成果到市场商品、产业难题到科研课题、政策法规到产业发展等“四个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加强种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深化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等建议,为安徽省蔬菜种业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蔬菜种业 发展路径 对策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情况分析与育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分析2019—2024年安徽省审定粳稻的亲本来源、品种类型以及在区试中的农艺性状、产量、米质和抗性表现,研究安徽省粳稻品种选育和审定工作有待加强的方面。结果显示,迟熟中粳品种提高产量主要选育穗型较大且整齐的类型,早熟中粳品种选育穗粒兼顾的品种,晚粳品种应注重选育早生快发、分蘖力强而多穗类型的品种。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产量 农艺性状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