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摘要:两优7871是由178S和R71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早熟、抗倒伏、优质、高产和稳产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该品种在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0 d,平均产量9.51 t/hm2,外观品质优,适口性、抗病性较好;其高产栽培注重培育壮秧,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数,促大穗,提高结实率,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巧喷赤霉酸生长调节剂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为一季中稻、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种选育
病虫害防治
制种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大别山五针松是大别山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2021年被列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还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和保护价值。通过对大别山五针松生理生态特征,资源调查、利用与保护,繁育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以期为大别山五针松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别山五针松
生理生态特征
资源调查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
繁育
病虫害防治
保护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农药对水稻上靶标生物的活性,延缓抗药性,降低其生态风险性,研究了14种高效低风险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毒性大小及使用后稻米中的残留水平.[方法]参照《农作物中农药残留试验准则》开展14种农药田间残留试验,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开展田间药效试验,采用HPLC-MS/MS、GC等仪器检测残留试验中稻谷、糙米等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水平.[结果]2%阿维菌素水乳剂、70%噻嗪酮水分散粒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25%杀虫单·毒死蜱可湿性粉剂等9种杀虫剂和50%苯醚甲环唑水乳剂、5%稻瘟灵展膜油剂、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肟菌酯可湿性粉剂、20%噻森酮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在水稻上使用后,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大米、稻谷和糙米中上述1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低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针对水稻生产结构特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14种高效低风险农药的作用方式、持效期等关键因素,构建了水稻安全生产中高效低风险农药准入谱.[结论]上述14种农药均可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推荐药剂.高效低风险农药是今后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术支撑,对促进水稻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延缓农药抗性产生、提高农药利用率、保障稻米质量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病虫害防治
高效低风险农药准入谱
抗药性
农药残留
《农业灾害研究
》
2020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桃产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实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徽省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受到巨大挑战。通过5年多的实践试验,针对安徽省的气候条件及土壤环境条件,总结分析了安徽省绿色食品桃栽培生产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桃园规划、品种选择、栽植管理和果实采收等技术,为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绿色食品
桃
品种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将传统用热雾机升级改造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通过分析热雾机工作原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明确了喷头安装位置在距喷管口23 cm、药箱压力为0.3 kg/cm~2、喷药口直径为1.5 mm时效果最佳。同时结合田间操作实际,改造热雾机启动系统和供油系统,开发出农作物适用型热雾机。
关键词:
热雾机
参数优化
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
《湖南农业科学
》
2010
CSCD
摘要:马齿苋是一种集食用、药用和饲用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植物,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结合马齿苋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马齿苋的栽培技术及其在养殖业、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指出了现阶段马齿苋在农业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马齿苋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养殖业
病虫害防治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介绍了蚕桑病虫防治网络专家资询系统的基本结构、运行、功能特点。总结蚕桑专家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借助网络系统技术建立人机交互咨询服务系统,将桑蚕病虫害防治知识展示给用户,以指导蚕桑生产,减少损失。
关键词:
蚕桑
病虫害防治
网络专家咨询系统
安徽省
《安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档盆栽百合是年宵盆花和出口盆花的重要品种之一。高档盆栽百合栽培应选择受市场欢迎的优良品种,采用设施栽培。介绍了从定植、培育、矮化到商品盆花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盆栽百合
品种
矮化
病虫害防治
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