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夏玉米品种庐玉9105为供试材料,设置6月5日、6月15日、6月25日和7月5日4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播种到吐丝期平均缩短3.3 d,吐丝期到生理成熟期平均延长5.4 d。播期显著影响玉米产量,2年中6月5日和6月15日播期产量和穗粒数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其中6月15日平均产量最高;百粒重表现为6月25日播期最大。灌浆特性分析表明,播期推迟,灌浆持续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玉米产量与穗粒数和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对产量贡献率为56.1%;随播期推迟,百粒重增大的趋势不能弥补穗粒数降低导致的产量降低,穗粒数降低为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综上,江淮中部夏玉米适宜播期为6月15日以前。


氮肥运筹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全部基施(N1)、基肥70%+拔节肥30%(N2)、基肥50%+拔节肥50%(N3)和基肥30%+拔节肥50%+大喇叭口肥20%(N4)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苗期受渍夏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利用Logistic方程比较不同处理的玉米子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渍水处理降低子粒千粒重最大潜力值,降幅达5.5%~10.3%;灌浆持续期缩短,最高达9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氮肥后移较氮肥前移处理提高子粒最大潜力值;平均灌浆速率增大,最高达22.4%;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滞后性",最高延迟13.8%,有利于减轻苗期渍害对子粒灌浆特性的影响。通径分析表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和渐增期灌浆速率对粒重影响较大,表现为Tm>Va>V1。苗期渍水抑制子粒灌浆速率,导致夏玉米产量下降,降幅达24.2%~25.7%,氮肥后移能够减轻苗期渍害对产量的影响。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安徽省淮北地区7个小麦高产品种,对其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 1,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缓增期速率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期持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正相关。在小麦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