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稻-麦周年小麦品种耐渍性评价鉴定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渍害是江淮地区稻茬小麦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选用耐渍抗逆小麦品种是主动抗灾的直接有效技术途径,但小麦耐渍性评价至今尚无行业标准,鉴定时期也不尽统一。对江淮小麦生产上主推品种经预试验后选择产量表现较好(≥6 000 kg·hm-2)的41个小麦品种,于2019—2021年连续在孕穗期进行渍水胁迫处理,调查分析正常生长(对照)和渍水胁迫条件下参试品种农艺指标和产量构成的变化,建立了江淮地区以实际产量为筛选指标的评价鉴定标准:保收率≥75%,且孕穗期渍害处理后实收产量≥5 250 kg·hm-2。苏隆128、扬麦13、苏麦188、扬麦20和扬麦23等15个品种耐渍性较强,这些品种在江淮东部的江苏、西部的安徽、豫南和鄂北地区种植均表现较好抗逆稳产性,为江淮稻-麦周年丰产高效品种选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小麦 江淮地区 稻-麦周年 渍害 孕穗期 耐渍系数
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最高,随后下降,至成熟期降到最低;渍水处理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对照处理。对照处理孕穗期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和qp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于渍水处理孕穗期后第11~20天达到最高峰,NPQ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孕穗期渍水7d后Fv/Fm、Fv/Fo和qp均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Fv/Fm低1.8%~2.3%,Fv/Fo低8.0%~10.9%,ΦPSII则显著低于对照。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N4)处理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全部氮肥基施(N1)处理,而Fv/Fo、Fv/Fm和qp显著高于N1和基肥70%+拔节肥30%(N2)处理。叶绿素含量与Fv/Fm、qp和ΦPSII呈显著正相关,与NPQ呈显著负相关。ETR-PAR响应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孕穗期渍水7d小麦生育后期旗叶ETRmax、α和Ek值较对照降低。N4的旗叶ETRmax、α和Ek均高于N1和N2。孕穗期渍水7d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方式间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异系数高于对照,氮肥的补偿效应较对照明显。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减轻渍水逆境对光合器官的破坏,使小麦生育后期功能叶具有较强的光捕获能力和光化学效率,改善了旗叶光合性能,使灌浆期延长,平均灌浆速率提高,从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小麦千粒重。
关键词: 渍害 氮肥运筹方式 叶绿素荧光 快速光曲线 冬小麦
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受渍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品种皖麦54为试验材料,连续两个生长季进行了氮肥运筹方式对孕穗期渍水冬小麦不同小穗位、粒位的结实粒数和粒重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显著影响穗部结实特性,主茎穗结实特性优于分蘖穗。全部基施的氮肥运筹方式较基肥50%+拔节肥50%和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的运筹方式显著增加了不孕小穗数,降低结实小穗数和结实粒数,2008—2010两年度全部基肥运筹方式较基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氮肥运筹方式处理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25.5%和29.8%,结实小穗数均降低5.7%。孕穗期渍水逆境对分蘖穗结实特性影响大于主茎穗,渍水逆境显著增加不孕小穗数,较对照处理,2008—2010两年度,不孕小穗数分别增加10.6%和4.6%;结实小穗数分别降低2.8%和1.4%。孕穗期渍水降低主茎穗结实4粒的小穗数比例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数的比例及第3、第4粒位籽粒粒重和第3、第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显著提高孕穗期受渍小麦主茎、分蘖穗结实小穗数和粒重,增加主茎和分蘖穗结实3、4粒小穗的比例和结实小穗第3、4粒位的粒重,提高第3、4粒位粒重对单穗粒重的贡献率,减少不孕小穗数,进而较氮肥前移处理显著提高经济产量。氮肥后移运筹方式有利于减轻孕穗期渍害对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