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揭膜方式对植烟土壤养分分布规律和烟叶质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为优质烟生产的合理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各处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分析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研究农艺措施对不同土层养分的影响。[结果]烟株生育过程中,烟株主要根区0~30 cm土层不同处理速效氮、0~20 cm土层速效磷在烟株生育期内总体呈先升后降的“凸”型变化;0~10 cm土层氮素峰值出现在移栽后30 d,磷素峰值出现在移栽后60 d; 10~30 cm土层氮素峰值出现在移栽时,采烤结束时,常规揭膜培土处理0~10 cm土层速效氮低于本底值,其余处理0~10 cm土层速效氮高于本底值,10~20 cm土层速效磷峰值出现在移栽后30 d, 20~30 cm土层速效磷呈非线性增加的“S”型变化。除对照处理外,其余处理0~10 cm速效钾呈“S”型非线性增加趋势,1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均呈“凸”型变化,峰值出现在移栽时,除C处理外,其余处理20~30 cm速效钾呈“S”型非线性增加趋势,E处理积累钾素最多。[结论]烟株周围破膜(直径20 cm)正常培土处理0~30 cm土层养分移动与烟株生长需肥规律吻合,有利于平衡烟叶化学成分,提高烤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泸州烟区烤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动态变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提高泸州烟区施肥方式与烟株对营养元素吸收量相匹配,满足烟株生长需求.[方法]在泸州烟区烤烟生产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采集田间烟株不同器官样品,测定养分含量及干物质积累变化,根据养分积累规律,提出相应施肥措施.[结果]泸州烟区的烤烟根、茎、叶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规律变化;根、茎、叶分别从移栽后41、31和21 d至移栽后70 d干重迅速增加,分布达到相应器官总干重的71.45%、73.69%和81.97%.根、茎干物质积累强度最大时期为打顶后10 d内,分别为35.06和45.27 kg/(hm2·d),叶干物质积累强度最大时期为移栽后41~50 d,达54.92 kg/(hm2·d).烟株氮、磷、钾积累量均呈"S"型规律变化,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从移栽后10~50、10~70、10~50 d迅速增加,栽后50 d时氮、磷、钾积累量分别为总含量的77.17%、51.13%和84.64%;氮、钾吸收高峰均出现在移栽后31~40 d,分别达2.61和3.96 kg/(hm2·d),磷吸收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1~60 d;施用不同肥料的偏生产力明显不同,表现为氮肥偏生产力>磷肥偏生产力>钾肥偏生产力.[结论]在泸州烤烟生产施肥过程中,含氮、钾肥料必须早施,结合磷肥特性,泸州烟区烤烟生产施肥方式采用起垄时一次性施肥方法,更有利于烟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平衡烤烟化学成分,保障烟叶质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