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沿淮杞柳高效育苗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杞柳是柳编的主要原材料,在沿淮地区进行杞柳栽培既可以防止水患、减少水土流失,又可带动柳编产业发展,提高沿淮地区农户的经济收益.近年来柳编产品已成为国内外喜爱的艺术品之一,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带动了杞柳种植业的发展.本文作者对杞柳形态特征及生物特性进行了简述,并且详细介绍了沿淮杞柳高效育苗技术,包括杞柳圃地选择与整地、种条选择与保存、苗木繁殖、育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生产高质量的杞柳奠定了基础.
沿淮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耐渍性评价与鉴定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摘要: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灌浆期 渍水胁迫 耐渍系数 隶属函数 沿淮地区
杂交旱稻丰产节水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中国稻米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安徽沿淮地区气候特点,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沿淮地区旱种旱管栽培,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的旱稻品种5个,节水耐旱型水稻品种7个;明确了沿淮地区以旱优73为代表的杂交旱稻的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播种期6月5-12日,播种量2.0 kg/667 m~2左右,氮肥用量10~14 kg/667 m~2;在施肥过程中适当降低基蘖肥用量、增施穗粒肥,基、蘖、穗肥比例以4∶4∶2较好。
安徽省沿淮地区小麦生产SWOT分析(英文)
《Chinese Seed 》 2011
摘要:采用SWTO分析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小麦的生产优势(生产规模和产量优势;光、热、水、土资源有利于小麦生长;产业基础较好)、劣势(自然灾害频繁、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机会(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科技投入增加)和威胁(小麦单产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自然灾害的危害越来越大;病虫害加重;种麦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并提出实施惠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科技增粮工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提高小麦产业经济效益;发挥沿淮农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沿淮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安徽省沿淮地区小麦生产SWOT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SWTO分析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淮地区小麦的生产优势(生产规模和产量优势;光、热、水、土资源有利于小麦生长;产业基础较好)、劣势(自然灾害频繁、小麦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机会(国家重视粮食安全、科技投入增加)和威胁(小麦单产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自然灾害的危害越来越大;病虫害加重;种麦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并提出实施惠农政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科技增粮工程,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发展优质小麦生产与加工,提高小麦产业经济效益;发挥沿淮农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沿淮地区小麦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安徽省沿淮地区粮食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 2009
摘要: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沿淮地区是安徽主要产粮区,该区大多县为安徽省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在安徽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文章论述了沿淮地区粮食生产、加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大支持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等提高沿淮地区粮食生产、加工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