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自2块试验田的新鲜花瓣,如果花瓣被病原菌子囊孢子感染,接种培养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统计被感染的花瓣数;结果表明:除1天在一块田没有检测到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外,油菜整个花期都有被感染的花瓣出现,但初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利用油菜花瓣实验可快速、简单、有效的预测后期油菜菌核病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决定最适宜的防治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耐)菌核病的人工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采用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的方法 ,通过对 61个国内外油菜品种抗 (耐 )油菜菌核病的差异性的比较 ,评价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鉴定油菜抗 (耐 )病性的优缺点。试验结果表明 :2种人工接种方法鉴定结果均显示出品种间的抗 (耐 )性差异显著 ,在不同的生育期间油菜对菌核病的抗侵染和抗扩展的能力不一致 ,青角期人工接种法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呈相关性正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同品种不同生育期耐菌核病性差异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本文根据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 离体叶片接种、局部菌丝块接种、捆绑叶柄接种和牙签穿刺接种等人工接种方法的试验结果,初步研究油菜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期耐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系81007在五叶至七叶期、抽苔期和初花期耐病性有明显差异.与81002相比,病斑直径(长度) 减少率分别为-76.59%、-17.64%、17.95%和38.0%.表现出苗期耐病性弱,抽薹后耐病性强.其他参试品种(系)在不同生育时期耐病性强弱趋势基本一致.文中对这种耐病性差异存在的意义及在油菜抗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