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昼夜不同温度对2种Bt棉苗期叶片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探讨Bt棉的抗虫性对不同昼夜温差变化的响应机理,应用生物测定和ELISA方法,于苗期对2种不同来源的Bt棉棉株进行连续96 h的不同昼夜温度处理,用处理后的叶片饲喂棉铃虫,研究昼夜温度变化对Bt蛋白表达及棉铃虫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35℃,夜间低温18℃,能显著影响Bt棉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杀虫蛋白含量和幼虫死亡率急剧下降;虽然白天高温35℃,夜间正常温度28℃,也会影响杀虫蛋白表达量和幼虫死亡率,但影响程度较小,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Bt蛋白的下降幅度趋于稳定。2个不同基因来源的品种间,美国棉‘邯杂154’蛋白表达量高于‘皖棉11’,且美国棉品种受到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白天极端高温,晚上极端低温可以显著影响Bt棉抗虫性,并且胁迫时间越长,影响越强,该研究结果将为中国棉花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极端天气下Bt棉的抗虫性安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转Bt基因棉花杀虫蛋白表达规律及对棉铃虫控制作用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在安徽省普遍种植的12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不同生育期叶片,以及不同组织器官的Bt蛋白含量,并结合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探讨不同棉花品种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Bt蛋白含量差异显著,首先,Bt蛋白在中棉所71、中棉所65、爱棉1号和岱杂2号的各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能相对稳定地高表达;其次,铜杂411、荃银棉4号和皖棉17在部分生育期及组织器官中Bt蛋白含量较高;与上述品种相比,创072、湘杂棉7号、稼元216、农丰棉1号和鄂杂棉26在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Bt蛋白含量普遍较低。同时,转Bt基因棉花Bt蛋白的含量随着棉花逐渐生长逐步下降,然而其下降趋势并非呈现出平滑和逐渐递减的状态,12个棉花品种三叶期叶片中Bt蛋白的含量普遍较低,随着棉花生长,在七叶期叶片至蕾期叶片的生长过程中出现一个Bt蛋白的表达高峰。室内生物测定表明,其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与其杀虫蛋白表达量基本一致。
昼夜温度变化对棉花叶片Bt蛋白表达及抗虫性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15
摘要:以中棉所60为实验材料,研究昼夜不同温度(32℃/18℃)变化对B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昼夜温度(32℃/28℃)相比,32℃/18℃条件胁迫棉花叶片24h、48h、72h、96h后,Cry1Ac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40.62%、60.78%、61.93%和62.90%;而胁迫棉花叶片24h、48h后的幼虫死亡率差异未达显著水平,72h、96h后的幼虫死亡率(3d)则分别显著下降了20.33和23.33百分点,5d后幼虫死亡率分别显著下降了22.67和19.67百分点。这表明昼夜不同温度胁迫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效应迟于对毒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棉铃虫线粒体cox2基因的克隆、序列及系统学分析
《核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兼并性引物克隆出棉铃虫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基因(cox2),cox2基因编码框包含682个核苷酸,编码22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仅有一个T组成。利用GenBank数据库搜索了其他12种昆虫的线粒体cox2基因序列,通过同源性比较,发现棉铃虫的cox2与鳞翅目4种蚕的cox2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5%~88%和93.0%~94.7%。同时,根据cox2核苷酸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13种昆虫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的探讨,发现分子系统树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但略有差异。
烟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对棉铃虫的毒力生物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在HelicoverpaassultPolyhedrosisVirus,简称 (HaNPV)对烟青虫 3龄幼虫毒力测定的基础上 ,用HaNPV 1× 10 2 ~ 1× 10 6PIB/ml 5种多角体浓度感染棉铃虫 3龄幼虫 ,测得浓度与死亡率得回归直线方程式y =3.2 7+ 0 .5 4x ,LC5 0 为 15 98PIB/ml,95 %置信界限为 6 5 0~ 392 9PIB/ml。 5种浓度的LT5 0 为 9.7、9.1、7.8、6 .9和 6 .1d。结果表明该毒株除对宿主烟青虫毒力强外 ,对棉铃虫能交叉感染 ,其敏感性和毒力虽较烟青虫有较明显的下降 ,但LC5 0 依然较低 ,表现对棉铃虫的毒力仍然较强 ,该毒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