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栽插密度(模糊匹配)
11条记录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探明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穗型杂交籼稻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推广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穗型品种超优1000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徽两优630为材料,设置4个钵苗机插密度处理(D1:33 cm×12 cm,D2:33 cm×14 cm,D3:33 cm×16 cm,D4:33 cm×18 cm),分析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1)杂交籼稻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减少;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大穗型品种高密度处理的成穗率更高,穗粒兼顾型品种成穗率受机插密度影响较小。(2)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而下降,但叶面积衰减率降低、粒叶比增加。(3)随着机插密度的降低,水稻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分别以D3处理和D2处理抽穗期群体质量较优,粒叶比大,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从而获得高产。(5)机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控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6)水稻有效穗数随栽插密度的降低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增加,结实率有所降低,千粒重受影响较小。【结论】钵苗机插配套栽培大穗型杂交籼稻品种宜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在足穗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更有利于高产;穗粒兼顾型品种需协调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 钵苗机插 杂交籼稻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

摘要:目的:明确"皖稻153"的栽插密度。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3.3 cm×25 cm、28.6 cm×25 cm、25 cm×25 cm、22.5 cm×25 cm、20 cm×25 cm、18.2 cm×25 cm共6个不同栽插密度处理,以33.3 cm×25 cm为对照,考察栽插密度对"皖稻153"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栽插密度的提高,每穴的茎蘖数及有效穗数均呈下降趋势;抗倒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穗实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粒重与栽插密度间的关系不明显;实际产量亦呈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5 cm×25 cm栽插密度的实际产量最高,达13 125 kg/hm~2,较其他栽插密度处理增产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皖稻153"在沿淮地区麦茬栽培栽插密度以25 cm×25 cm (1.6×10~5穴/hm~2)为宜。

关键词: 皖稻153 栽插密度 茎蘖动态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区,选择矮秆穗数型、中秆穗粒兼顾型和高秆超大穗型等三种类型的杂交籼稻品种,采用营养土作为育秧基质、播种流水线平盘育秧,本田设置25.0、30.0和33.0cm等3种行距,配置12.0、15.0和18.0cm三种株距,计9种组合,每穴2~3本基本苗模拟机插;比较三种类型水稻品种在9种栽插密度下的分蘖与成穗、产量及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不同:矮秆穗数型品种,机插适宜的株行距配置为25cm×12cm;中秆穗粒兼顾型的品种,机插采取30cm×15cm的株行距配置较为合理;高秆超大穗型的品种,机插可采用33cm×(15~18)cm的株行距配置。扩行稀植有利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增产潜力发挥,而矮秆穗型品种栽插适宜行距应对目前主流插秧30cm固定行距进行调减,根据水稻品种类型进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塑造合理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而高产。

关键词: 水稻品种类型 超级稻 机插 株行距配置 栽插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施氮量对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皖稻125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早熟、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皖稻125为材料,研究了氮肥与栽插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施氮量为180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7.00万穴/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在中低氮肥及中等栽插密度条件下,皖稻125可以实现超高产目标。

关键词: 皖稻125 栽插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系杂交籼稻皖稻15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氮量、栽插密度对皖稻153的产量有着显著影响;225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的产量次之,此两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比不施氮处理的极显著增产;栽插密度以22.5×104hm2的产量最高,其次为30.0×104hm2,以下依次为15.0×104hm2、37.5×104hm2和7.5×104hm2。(2)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相对较小,千粒重最为稳定。(3)群体颖花量的增加是产量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足量的群体颖花量基础上稳定提高结实率是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皖稻153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栽插密度为22.5×104hm2。

关键词: 杂交中籼水稻 皖稻153 施氮量 栽插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协优9019高产制种技术研究总结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2002-2004年对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制种田中不同父母本行比及播期、栽插密度与激素用量对其制种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协优9019适宜的播种期及播差期为:在江淮之间,父本5月7日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27d,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父母本行比宜采用2∶14;母本栽插密度采用13.3 cm×13.3 cm,激素“920”的用量控制在210g/hm2左右,以达到协调群体结构,提高制种产量。

关键词: 水稻 协优9019 制种 父母本行比 栽插密度 “920”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中籼丰两优1号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两裂式裂区试验探讨了丰两优1号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和栽插密度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水平与每穗实粒数、栽插密度与有效穗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产量构成中有效穗影响最大,其次为穗实粒数。在大田生产中,要适当提高栽插密度,适宜播量为22.5万~28.13万穴/hm2;重施基肥,后期要增施粒肥均有利于提高产量。

关键词: 丰两优1号 施氮方式 栽插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优质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Ⅲ优 98是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 ,为了充分发挥Ⅲ优 98的增产潜力 ,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Ⅲ优 9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合理密植 ,穴插双苗有利于高产。该组合要达到 10 .0t hm2 以上的产量水平要求插足 2 8.13万穴 hm2 以上、穴插双苗或插足3 6.5 8万穴 hm2 、穴插单苗。

关键词: 优质杂交粳稻 Ⅲ优98 栽插密度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茎蘖苗和栽插密度对协优57产量及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通过三因素的随机区组分析 ,得出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不同茎蘖苗、密度×不同茎蘖苗、组合×密度×不同茎蘖苗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不同茎蘖苗对产量的影响最大。组合以协优 5 7的产量较高 ,密度和秧苗素质以 2 2 .5万穴 /hm2 和 3个茎蘖苗的产量较高 ;组合×不同茎蘖苗以汕优 6 3在茎蘖苗为 3个时产量较高 ,而协优 5 7因其成穗率高 ,穗子大 ,在不同的茎蘖苗下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说明其适应性强

关键词: 协优57 不同茎蘖苗 栽插密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