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对2016年自该省11个县(市)分离的113株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最低抑制浓度为4μg·mL-1,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变化范围为0.010~0.237μg·mL-1,平均EC50为0.057±0.041μg·mL-1;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病菌群体中虽然出现了对戊唑醇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但仍有81.4%的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正态分布,可将此部分菌株的平均EC50值(0.041±0.016μg·mL-1)作为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方差分析(LSD法)及SPSS聚类结果均显示,同一县(市)内的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差异较大,EC50最大值和最小值之比变化范围为1.10~14.23,而除周口沈丘及洛阳孟津菌株外,其余地区菌株对戊唑醇敏感性差异不明显,对戊唑醇的EC50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038~0.101μg·mL-1,相差2.66倍;小麦赤霉病菌对戊唑醇与其对多菌灵、咯菌腈的敏感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戊唑醇依然可以应用到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上,但生产中应持续监测病菌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
戊唑醇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葡萄中戊唑醇残留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并研究了其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土壤用乙腈提取,无需净化,葡萄样品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测定。结果表明:在0.01、0.1、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戊唑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8.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10.4%;最小检出量为1×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采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按有效成分187.5 mg/L剂量(推荐剂量的1.5倍)施药,戊唑醇在葡萄中的半衰期为9.8~12.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17.3 d,药后28、35 d葡萄中的最终残留量≤0.81 mg/kg,低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和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0 mg/kg。建议在葡萄上使用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时,施药剂量最高为有效成分187.5 mg/L,施药2~3次,采收间隔期为28 d。
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噻呋酰胺和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病菌EC50值分别是0.139 3和0.135 6μg/ml,2种药剂的毒力相当;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增效系数(SR)为0.828 3~2.535 0,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按照增效配比进行田间防效验证表明,225~375 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8.04%~97.61%,高于2个单剂的防效。[结论]噻呋酰胺与戊唑醇按5: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噻呋酰胺 戊唑醇 水稻纹枯病 复配 联合毒力 田间药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