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淮地区二点委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11
摘要:介绍了新型玉米害虫二点委夜蛾的生态习性,并与其它常见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比较形态特征,对该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探析
《农业灾害研究 》 2011
摘要:小麦纹枯病又名小麦尖眼点病,是小麦上普遍发生、为害严重的一种土传性真菌病害。引起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有性态为禾谷角担菌[Ceratobasidium graminearum(Bourd.)Rogers.],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均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该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夏和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主要菌源;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和病土的有机肥亦可传播该病。小麦播种萌发时,幼苗地下部分的幼根、幼芽即可被病原菌侵染和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食心虫的识别与防治措施分析
《农技服务 》 2009
摘要:对大豆食心虫、豆荚斑螟和豆荚野螟进行了形态特征及为害症状的鉴别,总结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对各种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方法的具体实施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