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农艺措施(模糊匹配)
9条记录
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水土保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监测的定位试验,于2014—2015年连续2a进行观测,研究小麦—芝麻模式下,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3种农艺措施对水土和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篱、植物篱+秸秆覆盖和等高垄作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3种农艺措施的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当地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处理平均分别减少24.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31.0%,45.6%和25.4%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且减沙效果大于减流效果。3种农艺措施显著降低了径流液颗粒态氮(PN)的浓度,提高了溶解态总氮(DTN)、硝态氮(NO~-_3—N)和溶解态有机氮(DON)的浓度,但对总氮(TN)和铵态氮(NH~+_4—N)浓度无显著影响。CK处理径流液中PN和DTN所占TN的比例基本相当,而在其3种农艺措施下,DTN是N随着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DTN中,NO~-_3—N占较大比例,DON次之,NH~+_4—N所占比例最小。CK处理N随地表径流平均年度累积流失量为9.35kg/hm~2,占当年施N量的2.83%。与CK相比,PH、PHS和CR处理的N素年度累积流失量平均分别降低了28.3%,40.7%和21.2%,其对N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是通过减流减沙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艺措施 坡耕地 径流 水土流失 氮输出 巢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综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以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为决策变量,以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烟农19在淮北地区生态点的产量模型,即基本苗440.25万苗/hm2,施氮113.7kg/hm2,施磷156.9kg/hm2,施钾126.0kg/hm2,拔节期追氮103.35kg/hm2时,可获得最高理论产量9 795.22kg/hm2;同时提出了预设产量9 000kg/hm2的590种方案及95%分布量的区间数值。在设定的五项农艺措施中,以基本苗对烟农19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施磷量,基本苗的设定是烟农19在生态点高产栽培的关键。

关键词: 烟农19 农艺措施 产量模型 淮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9019的生理特性及其农艺措施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协优9019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氮素利用率高等特性。安徽省2年中籼区试,平均产量9022.5kg/hm2;2002年安徽省中籼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064.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8%。2003~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高产组区试,平均产量8346.75kg/hm2。2005年肥东县133hm2以上的大面积示范,理论产量达12171kg/hm2。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审。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籼稻 协优9019 高产 优质 抗逆 生理特性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的比较研究

江西棉花 2004

摘要:本文比较了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两项栽培技术的差别,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的棉花表现铃大、表分高、单株结铃 多、产量高。且生育期短、营养生长旺盛、马克隆值低、纤维短;而育苗移栽的棉花子指大、出苗快、纤维长。因此.可以根 据不同的种植制度和对棉花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育苗移栽 农艺措施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栽培技术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两系杂交中籼组合 2 3 0 1S/H70 5 8有关性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基本苗和最高苗对有效穗有显著影响 ,秧龄和施氮水平对分蘖性状影响很小 ;产量构成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穗实粒数和有效穗 ,而这两者也达显著负相关 ;栽培措施中栽插密度为主要限制因子 ,它与穗实粒数达显著负相关 ,而与有效穗达显著正相关。辅助试验说明 ,适宜播期为 4月底至5月初 ,过迟则影响产量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农艺措施 通径及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对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 6 (4 4)研究移栽密度、追肥施氮总量、不同时期的追氮比例、中后期叶面喷施KH2 PO4 等农艺措施对早籼 15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追氮总量、追氮比和叶面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移栽密度对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在移栽密度 3 0万穴 /hm2 下 ,采用追施纯氮 2 2 5kg/hm2 ,增加穗粒肥比例 ,即蘖肥∶穗肥∶粒肥 =3∶3∶1的追肥方式 ,并于齐穗期叶面喷施KH2 PO4 15kg/hm2 ,可使早籼 15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到 12 .68% ,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关键词: 水稻 蛋白质含量 农艺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2301S/288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对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2 3 0 1S/ 2 88作双晚栽培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播期 (x1 )、密度 (x2 )和施氮量 (x3)对产量的影响效应 ,建立了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解析和仿真优化 ,提出了 75 0 0kg/hm2 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

关键词: 杂交晚稻 两系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2301S/H7058的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研究了秧龄 (x1 )、密度 (x2 )和施纯氮量 (x3)对两系杂交中籼 2 3 0 1S/H70 5 8产量的影响 ,建立起数学回归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 ,提出在合肥地区该组合夺取高产的农艺措施为秧龄 3 4~ 3 8d ,栽插密度 2 1~ 2 3 .4万穴 /hm2 ,施纯氮量 175 .5~ 2 0 7kg/hm2 。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中籼 2301S/H7058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杂吨粮田几项农艺措施组合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2

摘要:经两年多点试验、示范,结合生产实践,提出我省双季稻区双杂吨粮田的几项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早杂亩播种量15公斤左右;秧龄35(花草茬)~45(白菜型油菜茬)天;亩栽2.8~3.1万穴,每亩连分蘖栽5.5~7苗;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磷、钾分别为9.2公斤、2.4公斤、9公斤。双晚亩播种量12.5公斤左右;秧龄35~40天,亩栽2.7~3万穴,每穴连分蘖栽5~6苗;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磷、钾分别为12公斤、3.5公斤、11.6公斤。分蘖力强的栽插密度取下限;反之,取上限。高肥田(有机质含量2.5%以上)亩施纯氮可减少2~3公斤。

关键词: 双杂吨粮 农艺措施 优化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