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水生植物对水产养殖尾水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多角度分析水生植物利用养殖尾水不同形态氮磷过程,揭示营养元素循环利用规律,优化水产生态养殖模式,通过监测黄花美人蕉(Canna indica var.flav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和菖蒲(Acorus calamus)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尾水净化过程中不同形态氮(铵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和硝态氮NO3--N)和磷(可溶态磷DP、可溶活性态磷SRP、可溶态有机磷DOP和颗粒态磷PP)含量,结合水生植物生物量和元素累积情况,分析其对尾水净化效果和利用机制.黄花美人蕉组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27.5%和21.9%;所有处理组对NH4+-N和NO2--N去除率均达到95.0%以上,对NO3--N去除率为25.4%-26.9%,黄花美人蕉组对不同形态氮去除率最高;芦苇、黄花美人蕉和香蒲组分别对DP、SRP和PP去除率最高.黄花美人蕉组总氮累积量、地上部分总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菖蒲组地下部分总磷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氮和磷累积量与总氮、总磷去除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63,p=0.000;r=0.443,p=0.011).总之,黄花美人蕉组净化效果更好,其次是芦苇、菖蒲和香蒲组;水生植物会选择优先利用铵态氮,其次是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吸收利用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养殖尾水 营养盐累积 氮磷吸收 净化效果 健康养殖


贝-鱼-草生产型湿地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研究“贝-鱼-草”生产型湿地处理养殖尾水工艺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湿地不同单元沉积物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幼贝高效净化单元和高密度贝类净化单元中的多样性和菌群丰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单元。在门水平分类单元上,湿地沉积物中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冗余分析发现各单元沉积物中的TP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湿地中投放的贝类可以减少沉积物中的氮磷营养盐,并且通过贝类的生物扰动作用可以提高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研究结果为“贝-鱼-草”生产型湿地处理养殖尾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养殖尾水 贝-鱼-草生产型湿地 细菌群落结构 生物扰动作用


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水质分析与评价
《生物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状况,2019年4、7、9和11月对该地区几种主养淡水品种养殖尾水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单项评价,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各监测位点尾水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pH、TN和TP因子均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的二级标准,DO、NH4+-N和CODMn因子存在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尾水未受到pH、TN和TP因子的污染;受DO、NH4+-N和CODMn因子污染的监测位点占比分别为12.5%、25.0%和87.5%。内梅罗污染指数计算结果表明,75%的监测位点处于轻度至中度污染等级。巢湖流域水产养殖尾水主要污染物为CODMn,污染较为严重。
关键词: 巢湖流域 养殖尾水 水质评价 单因子污染指数 内梅罗污染指数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