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免耕(模糊匹配)
5条记录
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3年早季和晚季,以吉优716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研究土壤水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形态的影响及其与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关系。试验设3种土壤水分条件:W100、W85、W70,分别为水稻全生育期保持土壤饱和含水量的95%~100%、80%~85%、65%~70%。结果表明:W70处理土壤水分严重抑制了免耕水稻拔节期根系的生长,根干质量显著下降;土壤水分对抽穗期根系直径影响较大,对总根长、体积和根干质量影响不大;W70处理成熟期根系出现早衰,根长、根直径、表面积、总体积和根干质量均显著下降。土壤水分主要影响直径0.0~1.5mm根的生长,特别是直径0.0~1.0mm的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和成熟期W70处理根冠比均低于W100和W85,在抽穗期W70处理根冠比高于W85处理。免耕水稻根干质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重度水分胁迫显著抑制了拔节期根系生长,引发成熟期根系早衰,进而使地上部生物量积累减少,产量下降。轻度水分胁迫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影响较小。土壤水分对根系调控最核心的区域是根直径0.5~1.0mm区间。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土壤水分 根系 湿润灌溉 节水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层(0—20 cm)土壤容重,增幅为3.06%—6.25%。产量结果显示,免耕使水稻减产4.11%—7.70%。【结论】免耕稻田自拔节期后期土壤NH4+-N供应量的减少使免耕水稻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量均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导致免耕水稻成穗率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产量 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免耕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稻米 2013

摘要:对水稻免耕栽培技术在安徽省的适用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周期内免耕栽培水稻在安徽省多数产区是可行的,一般3年为1个周期较为适宜;免耕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当季水稻根系活力明显增强,且对水稻立苗、分蘖以及成穗均无负面影响;免耕栽培应合理运筹肥料,有机肥无机肥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土地利用 麦稻轮作 免耕 翻耕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节水稻新品种绿旱1号麦茬免耕直播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指导"绿旱1号"小麦茬免耕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

关键词: 绿旱1号 麦茬 免耕 直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