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孢量(模糊匹配)
3条记录
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固态发酵工艺优化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摘要:为筛选出产孢量高、致病力强以及遗传稳定的球孢白僵菌突变菌株以及适宜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本研究将球孢白僵菌孢子菌悬液置于紫外灯下进行诱变处理,筛选菌落直径和面积大、单位面积产孢量高以及对小菜蛾毒力强的突变菌株;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筛选出的突变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工艺优化。结果表明,S2突变菌株的产孢量是原始菌株的3.05倍,其校正死亡率和半致死时间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8.7%和缩短了17.2%;在连续传代培养5代后,其平均产孢量稳定在4.74×10~9个/cm2左右,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得到S2突变菌株的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麦麸和米糠质量比1.34∶1.00,无机盐含量0.26%,接种量9.32%,含水量50%,发酵温度26℃;在此条件下突变菌株的实际产孢量达到11.762×10~8个/g。本研究为球孢白僵菌杀虫剂的研发提供了试验基础。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高毒力 紫外诱变 产孢量 固态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营养条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瓠瓜枯萎病菌的影响。[方法]在鉴定了安徽省瓠瓜枯萎病菌病原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营养条件对该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瓠瓜枯萎病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明显不同。PDA培养基最适合该病原菌的生长,产孢量以其最高;在麦芽糖为碳源或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该病原菌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丰富瓠瓜枯萎病菌生物学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为瓠瓜枯萎病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瓠瓜枯萎病菌 培养基 碳源 氮源 菌丝生长 产孢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油菜黑胫病病原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生物学特性,在实验室里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碳源及氮源等条件对该病菌营养生长及分生孢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而持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尤其不利于产孢。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关键词: 油菜黑胫病 菌丝体生长 分生孢子 产孢量 光温 碳源 氮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