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齐云霞(精确检索)
作者:赵小伟(精确检索)
作者:杨永新(精确检索)
作者:黄冬维(精确检索)
作者:赵辉玲(精确检索)
作者:丁海生(精确检索)
作者:程广龙(精确检索)
5条记录
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6头体况、预产期和胎次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3组,每组12头奶牛.3组奶牛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50和300 g/d的中草药添加剂,预饲期1周,正饲期6周.奶牛产后每周采集1次饲料样、血样和奶样,测定其干物质采食量、血液生化指标及乳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围产期奶牛产后产奶量表现出一定的升高趋势,产奶量分别增加5.1%和10.6%,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期奶牛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对干物质采食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分别下降62.7%和76.6%,但对乳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量的增加,奶牛血清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显著降低(P<0.05),降低水平分别为29.0%和35.1%,血清中其他常规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围产期奶牛中草药添加剂添加量为300 g/d,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和血中NEFA含量,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奶牛产后生产性能.

关键词: 中草药添加剂 生产性能 血液生化指标 围产期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iO_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iO_2因具有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好以及表面易修饰生物基团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TiO_2存在对太阳能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发生复合等缺点。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有机分子、碳材料和贵金属等材料复合,可提高TiO_2的光吸收能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能力,进而拓展TiO_2的实际应用领域。本文对基于TiO_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介绍了通过TiO_2纳米材料的改性来提高TiO_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最后提出了TiO_2复合纳米材料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电化学传感器 TiO2 复合材料 光生电荷 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褪黑激素对长毛兔产毛性能及兔毛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9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长毛兔夏季产毛的影响。选择1.5岁左右的皖系长毛兔60只,其中公兔40只,母兔2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皮下埋植0、25、40、55 mg的褪黑激素,经过70 d的养毛期后测定各组产毛量及粗毛和细毛的长度变化差异,分析褪黑激素对长毛兔产毛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公兔40 mg埋植组产毛量显著高于埋植前产毛量(P<0.05),55 mg埋植组产毛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产毛量(P<0.05);母兔对照组试验后剪毛量显著低于试验前剪毛量(331.0 g vs 284.8 g,P<0.05),而3个褪黑激素埋植组试验后产毛量下降幅度并不显著(P>0.05)。皮下埋植40 mg或55 mg褪黑激素能够增加皖系长毛兔公兔或母兔的粗毛长度,但对细毛长度和兔毛细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说明长毛兔皮下埋植40 mg和55 mg褪黑激素能够提高公兔夏季产毛量且抑制母兔夏季产毛量的降低,同时增加公、母兔粗毛长度。研究结果可为褪黑激素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并为揭示其对促进长毛兔夏季兔毛生长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褪黑激素 长毛兔 产毛量 兔毛长度 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17 家兔 遗传 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2017 家兔 遗传 育种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