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稻-再生稻-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经济效益分析
《安徽农学通报 》 2024
摘要: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在稻—小龙虾种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与再生稻种植相结合,开展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设置4种种养模式,分别是种植中稻(MR)、种植再生稻(RR)、中稻—小龙虾综合种养(MRC)和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RRC),分析不同种养模式对稻虾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RR的全年水稻产量均高于MR产量,再生季稻的产量约为头季稻产量的1/4,RRC模式水稻产量最高.(2)MRC和RRC模式养虾田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实现.(3)稻—再生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产值、利润和产投比均最高,分别为102 754 元//hm2、64 704 元//hm2和2.70.综合来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相结合,能提高稻谷总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资源高效型、环境友好型的种养方式.
克氏原螯虾形态性状、体质量与怀卵量的通径分析
《南方农业 》 2024
摘要:为了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数量性状,随机选取60尾性成熟雌虾,测量其体长(X1)、螯长(X2)、额剑长(X3)、头胸甲长(X4)、头胸甲宽(X5)、头胸甲高(X6)、腹部宽(X7)、腹部长(X8)、尾节长(X9)、尾扇长(X10)、体质量(X11)等11个数量性状,统计怀卵量(Y1),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主要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怀卵量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克氏原螯虾的各数量性状之间及其数量性状与怀卵量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各数量性状对怀卵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482.024+11.492 X11-26.305 X10+ 42.426 X5,R2=0.854;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头胸甲宽、体质量和尾扇长是影响克氏原螯虾怀卵量的主要性状.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发酵蚕沙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消化、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试验挑选240尾初始均重为(44.51±0.42) g的草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6尾鱼。各组分别投喂发酵蚕沙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5%、10%、15%和20%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终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鱼体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对照组的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5)15%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补体3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5%和20%发酵蚕沙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15%、20%发酵蚕沙组的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10%以内的发酵蚕沙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发酵蚕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发酵蚕沙添加水平达15%以上时,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能力下降,肠道炎症的风险提高。因此,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添加水平应控制在10%以内,以特定生长率为依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草鱼饲料中发酵蚕沙适宜添加水平为8.65%。
稻田养虾种再生稻效益高
《科学养鱼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稻田养虾种再生稻要求严控播期,统筹兼顾,茬口衔接好。3月中下旬-4月下旬以养殖小龙虾为主;5月初移栽水稻秧苗,稻虾共作;8月底收割头季水稻;10月底收割再生季水稻。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试验稻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周边无污染源,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水体清澈,土壤肥沃,进排水方便。试验稻田每个田块面积为10亩,共6块稻田,长方形,东西走向。
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22
摘要:设置4个中华鳖放养密度375(RT1)、437.5(RT2)、500(RT3)、562.5kg/hm2(RT4)的稻鳖共作田和1个常规种植稻田(RM),研究稻鳖共作中华鳖放养密度对稻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相比,稻鳖共作田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价格较高,水稻产值高于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中华鳖放养密度越大,产出的中华鳖总重量越大,而中华鳖个体的平均增重越小;稻鳖共作模式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稻田,是常规种植稻田的8~10倍;投放鳖苗在0.37kg左右时,密度为437.5kg/hm2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
两个水稻品种在稻鳖共生模式中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试验
《南方农业 》 2022
摘要:于2019年在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选择隆两优华占、南粳5055两个水稻品种,应用到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中,比较产量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鳖共生中的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水稻单作组,并且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产量性状也都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两种稻鳖共作组的总收益和投入产出比均显著高于试验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因此认为,隆两优华占和南粳5055皆可用来作为大别山区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其中隆两优华占在产量上更具优势.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