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粳型不育系中种35A的选育及其繁殖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中种35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以从日本引进的BT型不育系MH2003A为母本,中粳品系35为父本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三系粳稻不育系,201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具有配合力强、花时早、开花集中、开颖角度大、柱头外露、异交结实率高、易繁殖制种等特点。
优质杂交粳稻皖杂优7号选育·栽培与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皖杂优7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2003A与XH04配组育成,其参加安徽省中粳区域试验和安徽省中粳生产试验,连续3年居参试品种第1位。该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性好等优良性状。试种结果表明,采用配套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有利于发挥皖杂优7号的优良性状。
中籼糯N-2的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中籼糯N-2的选育经过及该品种的特征与特性,分析了其产量、品质和抗性表现,并提出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中粳杂交水稻皖稻88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
粳型杂交水稻新组合Ⅲ优98的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Ⅲ优98亲本的特征特性,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和制种实践,总结出了该组合的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转Xa21基因杂交水稻选育和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基因枪转基因方法和双质粒共转化体系将Xa21基因转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得到转基因系M12和M22,并进一步做田间试验、新品种选育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M12和M22对中国的所有白叶枯病小种都表现出高度抗性,但与原受体品种明恢63相比,农艺性状上有许多变异,主要表现在: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差,与珍汕97A的配合力显著降低;但与温敏不育系(X07S、056S)配组的F1有较好的田间表现。通过多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地将Xa21基因从M12株系转到保持系80-4B和不育系80-4A中,得到抗白叶枯病的皖21B和皖21A。并利用皖21A不育系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抗优97(皖21A×R-18),该组合在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米质优良。对不同世代和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品系进行白叶枯病鉴定和Southern分析表明:Xa21基因都能稳定遗传和正常表达,连续16代的种植并没使其白叶枯病的抗性减弱或丧失,而且不论Xa21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都有相同的抗性表现。对大鼠和小鼠的饲喂试验表明:转基因大米实质上等同于非转基因大米,是安全无害的。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Xa21 白叶枯病抗性 田间试验 育种 食用安全
Ⅲ优98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 2006
摘要:Ⅲ优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合作研究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参加安徽省1998-1999年2年3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区域试验中平均9000kg/hm2以上,比对照80优121增产10%以上。 200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申报了品种专利权。
杂交中粳皖稻88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88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的中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适宜于在江淮沿江地区推广的杂交中粳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