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范久戈(精确检索)
作者:陶万珍(精确检索)
7条记录
家蚕激光辐照诱变效应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肥激”系用钕玻璃激光器辐照东肥蚕蛹育成;“激变88”系肥激群体中自然突变产生的具油蚕性状的自然突变体。对肥激进行遗传学分析:肥激每对后部丝腺细胞较东肥多200多个;染色体单桥,落后和遗弃的畸变率高于东肥;丝蛋白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与东肥存在分子水平差异。激变88为油蚕,油蚕基因为隐性。激变88竞争优势率除茧层率外均低于肥激;但其杂种优势率除全茧量外均高于肥激。研究表明:家蚕激光辐射育种突变频率远较家蚕自然群体的突变频率高。

关键词: 家蚕 激光辐照 诱变效应 肥激 激变8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转移家蚕基因的研究

昆虫学报 1989 CSCD

摘要:一定的组织中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组织中那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可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红茧蚕(沔阳红带P_k基因)五龄幼虫的丝腺组织中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用显微注射技术转移到黄茧蚕(巴陵黄)的受精卵中,观察到了能结红茧的变异体并已传至F_3代;说明P_k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并能传递给子代。另外,以普通褐卵(苏春)的活性染色质注射到白卵(沄纹皮斑)受精卵中,也得到了黑卵变异。利用分离模板活性染色质来转移预期基因的技术,可能为真核生物的基因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模板活性染色质 基因转移 显微注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技术在蚕业上的应用与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又称生物工程或生物工艺,就是有效地利用生物体及其具有的机能,制造人类生存有用物质的技术.狭义的生物技术主要指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组织培养、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是把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知识直接或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的工艺学.从广义上说,农业技术当然也是生物技术,而且农业是生物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品种间蛋白质分配率的差异及相关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摘要:蚕茧生产效率的提高,包括蚕和桑品种的改良以及利用发育调节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两个方面.从家蚕遗传育种角度来说,首先是改良蚕品种提高蚕茧的生产效率,即培育能充分利用桑叶而且茧丝量多的高饲料效率品种.蚕的饲料效率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制约,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人为控制,而遗传因素则是由蚕品种固有特性所决定的,须通过品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染色质遗传工程

蚕业科学 1986

摘要:本文首次报道了以模板活性染色质进行遗传工程的研究。一定的组织中的染色质仅仅转录一定的基因,这些进行转录的染色质区域就称为模板活性染色质。因此,只要精确地选择一定的组织提取模板活性染色质,就能获得预期的基因。我们从黑缟蚕的早期五龄幼虫的真皮组织中,提取了模板活性染色质,注射到华合蚕的受精卵中,观察到P~s基因的转移并能传递于子代。这种技术使我们能够在不了解基因结构及其mRNA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转移外源基因,它可能为家蚕的遗传工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家蚕 模板活性染色质 基因转变 遗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茧层重、全茧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估测及通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84

摘要:家蚕性状间的相关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家蚕体内各部分或各性状之间是协调统一和相互联系的.一种性状遗传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其他性状的改变,这种关系是可以遗传的,其密切程度用遗传相关系数表示.通径分析可以把一个相关系数,根据其成因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各因素对效应因素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程度.家蚕育种中要正确估计对某一性状的选择对另一性状的间接效应有多大,必须利用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来推测.对家蚕的遗传相关估测和通径分析,日本学者有较多研究,其中以斋尾的资料为多,而国内这方面的分析研究尚不多.家蚕的茧层重和全茧重是育种选择的两项重要目的性状,对茧层重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品系杂交提高754产卵量的试验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1984

摘要:根据杂交优势理论,家蚕品系间杂交,不仅能提高原种体质、茧质,而且还能显著地增加每蛾产卵量和良卵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我省目前蚕种生产上使用的日本系统754品种体质较差,产卵量少,生种率高,因而直接影响了多丝量优良新品种合成×754的普及推广工作.为了改善754原种的不良性状,从浙江引进了754(小和山) 和754 (浙研),两个异地培育品系,于1983年春期与我所保育的754原种进行了异品系杂交提高754产卵量的试验,以通过品系同遗传上的差异,激发其相互间的内在矛盾,从而把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结合起来,创造具有新的生物能力的品种,藉以达到改善经济性状之目的.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