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苏卫华(精确检索)
作者:朱建祥(精确检索)
作者:叶正荷(精确检索)
5条记录
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兼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7

摘要:为解决我省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叶枯病混合危害的严重问题,研制成功了2种复配兼治新农药:36%粉霉灵悬浮剂和30%增效粉锈宁悬浮剂。毒力测定表明,2种新农药配方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小样加工工艺成熟的基础上,完成了中试工艺研究;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和产品标准,15t2种新农药的试产品,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质量优异、稳定,证明配方合理,生产工艺成熟,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克服了“粉锈宁”易结晶析出的难题,把“多菌灵”和“粉锈宁”复配加工成稳定的悬浮剂以及增效粉锈宁用纸浆废液加工,国内均未见报道;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2种新农药的使用效果和技术。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粉霉灵750g/hm2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叶锈病、叶枯病都有特效,防治1次的综合平均防效达87.9%;(2)粉霉灵悬浮剂与相同有效成份复配加工的可湿性粉剂产品(麦病宁、纹霉净、防霉宝)相比,药效提高1倍左右;大田示范结果表明:粉霉灵600g/hm2,防治赤霉病、白粉病的平均效果分别为82%和96%,比多菌灵750g/hm2+粉锈宁120g/hm2的平均效果(分别为71.9%和94%)提高10.1%和2%,增产率提高3%;?

关键词: 农药;配方;工艺;分析方法;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兼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霉灵分析方法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7

摘要:采用长1m,内径3mm,内装4.5%OV-101+1.5%QF-1/GasClmromQAWDMCS(60~80目)玻璃柱,以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三唑酮含量,其标准偏差为0.047,变异系数为1.33%,回收率在98.3%~101.9%之间。多菌灵含量采用薄层—紫外法测定,检测波长281nm,多菌灵含量标准偏差为0.27,变异系数0.82%,回收率在99.4%~101.3%之间。

关键词: 三唑酮;多菌灵;气相色谱法;薄层—紫外分光度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酮、甲基异柳磷同柱气相色谱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采用长1m,内径2mm,内装5%OV-107/GasChromQAWDMCS(150~180目)的玻璃柱,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三唑酮和甲基异柳磷进行了定量分析,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分别为0.014、0.008和0.33%、0.77%,回收率分别为100.2%~101.8%和98.7%~101.3%

关键词: 三唑酮;甲基异柳磷;气相色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功能拌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效果及其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5%多功能拌种剂能显著地杀死地下害虫,保苗效果达100%,对麦红蜘蛛的防效达98.4%;同时能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在本试验中,比对照增产20.7%。

关键词: 拌种剂;小麦;病虫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兼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的复配药剂筛选及毒力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通过室内筛选,选定了以多菌灵、粉锈宁为主的最优配方,定名为粉霉灵。试验表明:它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等)、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的抑制具有极显著双向增效作用,并在离体小麦穗和叶段上模拟了粉霉灵的田间用药量

关键词: 农药混剂;毒力;增效作用;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