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海林(精确检索)
3条记录
关于今后夏秋蚕品种的方向问题

安徽农业科学 1979

摘要:我国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有自然的夏秋蚕品种,就性状而言,大都是体质强健,丝质良好,缺点是茧小丝少,产量不高.约在1924年前后,才出现了经人工孵化的改良夏秋蚕种.最初用二化性中系纯粹种,不久改用了中日一代杂种.抗日战争前为求蚕作安定,曾一度由广东引进了"广寒""广麻"两个多化性品种,丝色洁白,茧层量中等,分别和华六杂交,制成夏用种(多化×二化) 和秋用种(二化×多化),抗日战争开始后即停止生产.抗战胜利后直至六十年代初,夏秋用品种主要用华十×沄文.后来因为法文品种死卵和再出卵多,体质有下降的倾向,于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快好省繁殖嫁接桑苗的一个办法——一株实生苗二接法

安徽农业科学 1966

摘要:一、前言用桑种子繁殖的实生苗,根多根深,适应性强,但是叶小,性状各異,产叶量低。所以,生产上一般都用丰产优質的品种进行嫁接,成为嫁接桑苗。桑苗的嫁接方法很多,以袋接法最为普遍。袋接法又分广接、火培接、普通接三种。育成时间前两者需要二年,后一种需要三年。目前主要提倡广接法,好处是成苗时間短,成活率高,苗木質量好,栽植后生长旺盛,产量高等。但是,过去一株实生苗只能接一株嫁接苗,剪下的实生苗条不加利用。在目前蚕桑生产大发展的形势下,砧木不足,就会影响发展速度。有人做过“一苗二接法”的試驗,可能由于嫁接技术和管理问题,成活率表現不高,成苗質量不理想,沒有得到推广。为了充分利用砧木,我們于1963年开始进行一株实生苗二接法的試驗,証明以同数的实生苗可以多繁殖嫁接苗80%以上,方法簡单易行,是成活率高的一种繁殖方法。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工作者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力量的源泉

安徽农业科学 1966

摘要:1963年,我从蕪湖农校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当工人。我得到这个通知,滿腔建設社会主义的激情冷下来了,觉得自己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天天和鋤头、板車打交道,这也是革命工作,这也是为人民服务嗎?沒有出息,沒有前途。后来在党組織的教育下,通过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思想感情起了变化,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克服了思想上的錯誤認識,爱上了自己的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