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圣(精确检索)
24条记录
春用家蚕品种681×682的育成

蚕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选育能通过对交种幼虫斑纹及蛾色识别提高杂交率的强健性多丝量春用家蚕品种,根据家蚕暗化型基因(mln)的遗传规律,将mln导入实用家蚕品种,培育出中系强健性灰黑蛾品种681。将681与普通日系白蛾品种682(由现行品种皖6经强健性及繁育系数改良而来)组配成杂交组合,实现了蚕种繁育中可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将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的目的。新品种还具有强健好养、易繁育、眠起齐、丝质优的特点,在安徽省农村饲养鉴定的茧丝长1 401.0 m,解舒率76.16%,解舒丝长1 068.0 m,茧丝纤度3.126 dtex,洁净94.19分。新品种于2010年12月通过安徽省家蚕新品种审定。

关键词: 家蚕 春用品种 681×682 暗化型 灰黑蛾 杂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家蚕育种方向与评价标准的探讨

中国蚕业 2010

摘要:针对我国当前蚕区劳动力结构、蚕茧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发生根本性变化和气候环境日趋恶劣的实际情况,提出家蚕育种方向和目标必须面向生产进行变革,家蚕新品种的审定标准和评价体系要作相应调整的设想;以使通过审定的新蚕品种满足蚕茧优质、高产、省力化生产和蚕茧资源多元化利用的要求,提高新蚕品种的科技贡献率。

关键词: 家蚕 育种方向 评价体系 审定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家蚕品种选育改良及推广方式的总结回顾

中国蚕业 2009

摘要:通过总结安徽省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结合当前蚕茧生产水平和生产环境的实际,提出在新的生产条件下,现行品种的种性维持措施及家蚕育种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安徽省新蚕品种的推广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家蚕 品种选育 品种改良 审定标准 推广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家蚕春用品种黄.山×平.湖的组配及推广,为家蚕品种资源引进、改良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引进品种资源的系统研究,在基本掌握其生物学、经济性状和利用价值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最后测定配合力。[结果]经配合力测定,组配成春用杂交组合黄.山×平.湖全茧量2.269 g,茧层量0.509 g,茧层率23.58%,茧丝长1 323 m,解舒率86.71%,净度93.8分,纤度3.011 D,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安徽省认定。该品种强健好养、抗逆性强、茧形大、丝质优、稳产丰产,受蚕农、丝厂欢迎,迅速在安徽省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结论]引进了品种资源,丰富了家蚕基因库;通过育种手段实现了种质创新;组配成适合当地生态条件和饲养水平的实用品种,加快了育种速度,降低了育种成本。

关键词: 品种资源 引进 黄.山 平.湖 杂交 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蚕桑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蚕桑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影响安徽省蚕桑生产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安徽省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安徽省 蚕桑生产 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灰黑蛾夏秋用品种517×518的性状及推广应用

中国蚕业 2007

摘要:将家蚕暗化型(mln)基因导入实用品种,育成中系517夏秋用品种,将其与常规日系518品种组配成夏秋用一代杂交种517×518,可将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2006年中秋在农村示范推广,该品种表现为体质强健、发育齐一、具较强的抗病抗逆性,适应省力化养蚕技术饲育;且解舒好、纤度适中、净度优;达到了种场易繁、蚕农好养、丝厂欢迎的要求。

关键词: 家蚕灰黑蛾 夏秋用品种 517×518 性状 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突变在家蚕育种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

关键词: 家蚕 基因突变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暗化型基因(mln)遗传及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认为,在引进基础品种中发现的暗化型灰黑蛾个体,其幼虫期的褐头尾斑及成虫期的灰黑蛾性状为隐性遗传,并受同一基因控制。采用两段连续回交法将暗化型基因(mln)快速导入到实用品种中,选育出中系灰黑蛾春用及夏秋用品系各4个,并育成灰黑蛾春用品种991×992及夏秋用灰黑蛾品种517×518,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杂交品种一方为灰黑蛾,另一方为常规白蛾,利用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100%。

关键词: 家蚕 暗化型基因 遗传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生产上不结茧蚕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微量化学农药中毒、慢性传染性蚕病、不良的上簇环境是产生不结茧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 家蚕 不结茧蚕 原因 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灰黑蛾夏秋用品种517×518的育成

蚕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家蚕暗化型灰黑蛾基因(m ln)导入实用品种,育成强健型灰黑蛾中系品种517,与常规日系强健型白蛾品种518组配成夏秋用品种517×518,利用蛾色差异,可使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该品种强健好养,眠起齐,耐粗食,茧丝长1 096 m,解舒率71.84%,茧丝纤度2.874 dtex,洁净95.89分,已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家蚕 夏秋品种 517×518 灰黑蛾 杂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