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李伟伦(精确检索)
作者:李文高(精确检索)
2条记录
草木栖南移过淮河

农业科技通讯 1979

摘要:自1973年以来,北方旱地绿肥草木栖(白花)南移过淮河,经过反复试验,证明在淮南低产水稻区种植利用,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目前已在安徽省定远县一带,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推广。一、草木栖为什么能在淮南扎根草木栖在淮南低产稻区试种过程中,突出表现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而且有许多特点是淮南目前推广的几种绿肥所不及的。(一)适应淮南地区的土壤水分条件:淮南地形复杂,雨量分布不匀,春、秋季节常遇严重干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草木樨南移改造淮南低产土壤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79

摘要:北方高寒地区的旱地绿肥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a),南移过淮河,在淮南丘陵低产水稻区种植,经过反复试验,证明是很有发展前途的.目前已在定远县朱湾公社等地,作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一项改土增产措施,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推广. 草木樨为什么要南移? 这个问题是在红花草北移之后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1963年红花草在江淮之间扩大种植,对农业增产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红花草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淮南地区尤其是定远、凤阳、嘉山、长丰等县,因为土壤瘠薄,又经常遭受干旱威胁,影响红花草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有抗逆性更强、改土作用更大的绿肥来适应淮南地区的土壤和自然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