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产量品质及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以撂荒地正茬种植高丹草(yr0)为对照、苜蓿1年龄(yr1)、3年龄(yr3)、5年龄(yr5)后轮作高丹草3种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法,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轮作后高丹草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差异、轮作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变化,阐明了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土壤微环境的角度评价了苜蓿连作对后作高丹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正茬高丹草相比(yr0),苜蓿轮作高丹草促进了后茬高丹草叶片数量及产量的增加,3年龄苜蓿(yr3)轮作高丹草与正茬(yr0)高丹草相比,后作高丹草产量增加了63.23%(P<0.05),粗蛋白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也相应提高;后作高丹草土壤p H值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持续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持续增加,5年龄(yr5)苜蓿轮作高丹草后有机质含量比正茬高丹草(yr0)土壤增加了78.25%、全氮含量与正茬高丹草(yr0)土壤相比增加了34.88%(P<0.05);蔗糖酶活性在1年龄(yr1)苜蓿轮茬高丹草土壤中最高,脲酶在3年龄(yr3)后茬土壤中活性最高;在苜蓿轮作高丹草根际土壤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担子菌和聚合菌;前茬苜蓿3年龄(yr3)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P<0.05);前茬苜蓿5年龄(yr5)时轮作高丹草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最高(P<0.05);苜蓿轮作高丹草土壤中的绿弯菌、浮霉菌、放线菌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结构关系紧密,苜蓿-高丹草轮作处理下,前作苜蓿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了土壤酸化及调整营养物质循环,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能够促产增效,但是种植年限不宜过久,种植年限超过3年后,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会打破平衡。该结果为江淮地区苜蓿连作障碍的生态修复,构建饲草可持续高效生产栽培关键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苜蓿-高丹草轮作 高丹草生长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
山地生态畜牧业的牧草种植技术及应用浅析
《畜牧业环境 》 2023
摘要:随着对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农牧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山地生态畜牧业在当前环境下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山地生态畜牧业中牧草种植的技术及其应用。通过对山地生态特点与挑战、牧草种植技术及实践应用的细致分析,旨在为农牧业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牧草种植与管理方法。
浅析牧草栽培在生态畜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畜牧业环境 》 2023
摘要:牧草栽培在生态畜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推动畜牧养殖内环境优化,促进畜产品的品质提升,推动畜牧产业向高质量、生态方向发展。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牧草栽培技术,保证牧草栽培合理、品质逐步提升,是促进生态畜牧发展的重要手段。
试论牧草栽培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
《畜牧业环境 》 2023
摘要: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在养殖过程中,为提高畜牧产品质量,需要对牧草饲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本地畜牧养殖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扩大牧草的栽培面积,注重饲草饲料加工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分析牧草栽培和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希望可以为技术的发展创新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新形势下牧草种植与饲草饲料加工技术
《畜牧业环境 》 2023
摘要:现如今,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对牧草饲料有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满足畜牧生产的需求,不仅要扩大牧草的种植面积,还要不断优化饲草饲料的加工技术.在实际种植、加工的过程中,要根据种植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栽培和种植方案,还要结合畜牧养殖的需求进行加工.
不同秋眠级美国紫花苜蓿材料在安徽地区的引种试验
《草原与草坪 》 2021 CSCD
摘要:为筛选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的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对来自美国的7个不同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比较试验,测定其干草产量(DM)、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调查物候期和越冬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秋眠级越高的紫花苜蓿品种春季返青越早;6010、巨能6、巨能995品种越冬性最好;3年平均NDF和ADF含量最低的是叶不落,分别为37.80%和30.03%,其3年平均RFV值最高,为161.78%,极显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综合CP含量和干草产量,最优紫花苜蓿品种为叶不落,其次是品种WL343和WL656,以上3个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及周边地区种植推广.
关键词: 紫花苜蓿;品种;营养品质;越冬率
高粱根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草学 》 2021
摘要: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高粱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高粱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影响因素、高粱根际微生物对高粱生长的影响、根际促生菌对高粱重金属携带能力的影响及土壤的生物修复等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分析了高粱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对植株生长、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意义及交互作用,并展望了今后高粱根际微生物方向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多组学、功能性状和全球变化等多角度认识高粱根际微生物,为高粱的科学生产种植及利用提供更多思路。
14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草原与草坪 》 2019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安徽江淮地区种植的优势品种,对来自美国的1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连续3年的田间引种比较试验,利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综合评价了不同苜蓿品种连续种植3年的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鲜干草产量,正道440表现最好,均值分别为2.61 kg/m2和0.61 kg/m2,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表现较好,均值分别为42%和32.5%.但其粗蛋白含量较低,仅为16.5%;正道656,354和903等品种在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品质较好,其中,354的鲜干草产量表现也很突出,正道656次之.经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后,正道656最接近理想品种,其草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均值分别为:鲜草产量2.1 kg/m2、干草产量0.47 kg/m2、粗蛋白20.4%、中性洗涤纤维35.0%、酸性洗涤纤维26.3%,其次较突出的品种依次是正道440、354、525、903,以上5个品种均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
江淮地区不同轮茬作物对苜蓿产量及根际土壤质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江淮地区不同轮茬作物对苜蓿产量及根际土壤质量的影响,以苜蓿生长4年翻耕灭茬重新种植1年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轮茬处理(3年苜蓿-玉米-苜蓿记作T_1,3年苜蓿-高粱-苜蓿记作T_2),利用传统法测定苜蓿产量及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使用试剂盒测定根际土壤酶活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法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轮茬玉米(T_1)及轮茬高粱(T_2)后苜蓿产量分别是苜蓿连种(CK)的1.27和1.13倍;轮茬高粱使土壤pH、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轮茬玉米土壤总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轮茬玉米及轮茬高粱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不同轮茬均能减轻土壤容重,且轮茬高粱更为显著;与苜蓿连种相比,轮茬玉米与轮茬高粱土壤过氧化氢酶及土壤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苜蓿连种土壤(P<0.05);借助高通量测序法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前3位高丰度表达优势细菌门均为变形菌、拟杆菌和厚壁菌;轮茬玉米与轮茬高粱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种群数量显著高于CK,OTU数量分别是苜蓿连种土壤的1.25和1.39倍,且轮茬高粱处理的土壤细菌Shannon、Chao、Sobs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苜蓿连作土壤(P<0.05);而在细菌相对丰度上,苜蓿连作土壤中变形菌及厚壁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轮茬处理(P<0.05),而轮茬土壤中绿湾菌及浮霉菌要显著高于连作土壤(P<0.05)。综上表明,江淮地区轮茬较苜蓿连作更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稳定细菌群落结构,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进而提高产量。
关键词: 苜蓿 轮茬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高通量测序